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2的文章

夏日蚊蟲叮咬好困擾?中醫師教你製作防蚊包 / 尚揚院 高慈婷醫師

我們都有被蚊子叮的經驗,也聽過各種有關蚊子叮人的都市傳說,像是體溫偏高、酸性體質、只愛吃肉,不喜歡吃菜、O型血的人比較容易被叮等等,究竟蚊子「叮」上的獵物,都具備什麼樣的特質呢?  吸引蚊子叮咬的4大關鍵因素:二氧化碳、體溫、體味和顏色  那麼,就要從蚊子觸鬚的構造說起啦!蚊子的觸鬚附有感覺毛,毛上化學感受器的神經細胞,能偵測空氣中分子濃度的細微變化。   2015年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研究團隊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的論文中提到:蚊子遠在100公尺外,就能偵測到人體產生的 二氧化碳 ,人類呼出二氧化碳的濃度約為4%,比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高出一百多倍。  經由感受器,蚊子很容易能夠找到發出二氧化碳的位置。一旦與目標距離拉近到20公分,牠們則會主動接近攝氏37度、具有體味,像是 汗液 成分中有乳酸、尿酸、胺基酸, 腳臭 會散發出戊酸,甚至是 芳香劑、香水 ,以及顏色 深色 的物體。  因此 「新陳代謝高的兒童、體溫高的孕婦,易出汗、愛喝酒或碳酸飲料,有腳臭以及有特殊氣味的人」 較容易成為蚊子的「獵物」。  破解迷思:愛吃肉,真的比較容易被蚊子叮嗎?  「體質酸鹼理論」捏造者Robert O. Young,已在2018年被美國法院判賠1.05億元美金,宣告終結這場十多年來的騙局。事實是:只要你的腎臟和肺臟功能正常,血液pH值就會永遠恆定在7.35~7.45,飲食並不會改變人體酸鹼質的恆定,所以下次 別再說被蚊子叮,是因為體質太酸啦!   從中醫角度來看,「濕熱體質」和「陰虛內熱」體質,最容易招蚊子叮。  愛吃辛辣、油膩、重口味,以及常喝手搖飲、菸酒過多的人,體內容易生濕、鬱而化熱,濕和熱結合在脾胃中,會阻礙氣機運行,形成 濕熱體質 。   • 濕熱體質的人  大多怕熱、易出汗、舌苔黃膩,常口苦口乾、口臭、眼乾目赤、四肢常感沉重,睡多久都感覺不夠,而小便量少偏黃、大便偏軟,容易黏馬桶,便後肛門有灼熱感。另外,濕熱體質的女性,臉部出油較多,容易長暗瘡及粉刺,私密處白帶則偏黃、味道重。  有上述濕熱情況的人, 飲食宜清淡 ,少吃燒烤炸辣、重口味、甜膩、滋補及偏熱型食物,如奶茶、咖啡、冰啤酒等,水果類亦要避免荔枝、芒果及榴槤,以免加重濕熱症狀,增加被蚊叮的機會。若要加強清熱利濕方面,

夏日保養這樣做,不用擔心中暑找上門 / 橋頭院 許朝貿醫師

炎炎酷暑加上疫情升溫讓很多人只想待在家裡吹冷氣來避暑防疫,什麼地方也不想去。加上天氣熱,民眾多會吃冰、喝冰水、冷飲。這樣「冷上加冷」的狀況,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就會容易患上 「冷氣病」 。例如容易 皮膚癢、流鼻水、打噴嚏、眼睛乾澀、鼻子過敏、頭痛、腹痛 等等。  想要避免冷氣病,建議夏天從室外進入室內,最好先在沒有冷氣的房間適應一段時間,再進入冷氣房,也 不要頻繁地進出冷氣房 ,然後 多喝水、飲食清淡、多補充蛋白質 ,除此之外平日可以多按摩三個穴道來保養身體,增強體內調控機制,調整身體免疫力。  風池穴   • 位置: 凹陷如池,又是風邪易侵擾的位置,故稱「風池」,位在兩側後腦髮際斜方肌旁凹陷處。   • 功效: 能清頭目,利五官七竅暢通,改善頭痛頭暈。  合谷穴  • 位置: 手部虎口併攏,肌肉凸起最高處。  • 功效: 主治頭痛、眼睛痠痛、牙痛、喉嚨痛等頭面部的疼痛,此外也有助於緩解經痛、腹痛、肩臂疼痛及預防感冒、鼻塞、過敏、耳鳴、眩暈等。  足三里穴  • 位置: 膝蓋外側下方3寸約四指寬的凹陷處。  • 功效: 調理脾胃,補益氣血增強免疫力。  夏日保養茶飲:西洋蔘生脈飲  最後附上夏日保養茶飲 「西洋蔘生脈飲」,幫你顧住元氣、生津止渴,改善疲勞、增強免疫力。  • 材料: 西洋蔘3~5片、麥門冬3錢、五味子0.5錢  • 做法: 以熱水500~800c.c.沖泡後即可飲用。

失眠、頭痛、心悸,這些都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 / 光華院 謝家誌醫師

「自律神經」是什麼?  自律神經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為它控制著我們身體中大腦無法用意識控制的功能,例如 「睡眠」 與 「消化功能」 。以「睡眠」來說,我們無法精確控制入睡或醒來的時間,所以有些人會失眠,早上也會需要鬧鐘來叫我們起床。更不要提吃完東西後,腸胃會分泌胃酸及增加蠕動以增加消化吸收,「消化功能」這個動作也是由自律神經控制的。   「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共同維持身體正常運作  自律神經包含「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如同中醫或太極圖裡面的陰跟陽,相輔相成。「交感神經」掌管興奮,「副交感神經」負責放鬆。  身體大部分的器官都有來自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的分布,以達成該器官的正常運作。緊張時交感神經會作用,就像遠古時代人類要打獵時,身體進入備戰狀態; 「交感神經」 促使心跳加速,讓我們運動能力更強、力量更大、瞳孔放大能看得更遠。打到獵物後,就輪到 「副交感神經」 作用,讓身體放鬆,腸胃消化吸收的能力增加;心跳變慢,促進睡眠休息。  現代人不用打獵,但也常因為 壓力 導致身體處於備戰狀態無法放鬆,於是就會有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況產生,比如睡不著或睡睡醒醒的 失眠 、 肩頸痠痛僵硬、頭痛、心悸、胸悶 ,以及壓力大時導致腹部不舒服,有的人便秘,有的人腹瀉的 腸躁症 。甚至是長新冠的 失眠後遺症 ,都有可能是自律神經出問題。  平衡自律神經,從按對穴道開始!  平常我們可以按摩一些讓我們可以放鬆、釋放壓力的穴位 。  首先是大家熟知的 合谷穴 ,合谷穴位在我們手背虎口的地方,也就是第一掌骨跟第二掌骨之間,拇指跟食指併攏,從肉最多地方壓下去,會有酸酸尖銳的感覺。一次按壓3秒,連續按壓3次。  再來是位在頭頂的 百會穴 ,兩個耳朵的頂端往頭頂延伸,在頭頂的中間,有一個豆子大的凹陷處,輕揉時會有脹脹的感覺。每次輕揉6秒,輕揉6次。  最後是掌管情緒的 太衝穴 ,在腳背上第一趾及第二趾縫往上延伸一個拇指寬的距離,按壓時會有酸酸漲漲的感覺,一次按壓9秒,連續按壓9次。

中醫輕盈妙方-科學中藥與針灸減重 / 東港院 李麗熒醫師

肥胖的原因不外乎 飲食過量、飲食不均衡、新陳代謝緩慢 以及 內分泌失調 等原因。 中醫治療肥胖,會根據患者的體質以及臨床的症狀來進行辨證論治,依據不同的證型給予適合的藥物來治療,大致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脾胃濕熱型 病患容易口乾舌燥、精神不佳、腹脹便秘、皮膚油膩,飲食習慣重口味且暴飲暴食,喜食甜食炸物燒烤等食物。 臨床上可以使用 防風通聖散、清胃散 等藥方來清熱健脾,如果濕氣較重可以再加上 薏以仁、茯苓 等藥物來排除過多的水份。  2.肝鬱濕熱型 此類病患常見生活壓力大,心煩易怒、情緒容易起伏煩躁不安,經常以進食來作為紓壓的方法,臨床上也會出現胸脅脹滿、胸悶不舒、睡眠不佳多夢等症狀。 這類患者可以使用 柴胡疏肝湯、加味逍遙散 等藥物來治療。  3.陰虛火旺型 常見於進入更年期的男女以及作息不正常、熬夜晚睡的病患,容易出現五心煩熱、口乾舌燥、身熱潮紅易盜汗、睡眠品質差以及大便不暢。 臨床上會使用滋陰涼血的藥物,例如: 清心蓮子飲、知柏地黃湯 等藥方來治療。  另外中醫也會使用 針灸 來治療肥胖,透過穴位的刺激可以調整身體的新陳代謝、增加熱量的消耗以及刺激局部脂肪的燃燒。  常用的穴位為腹部的 中脘穴、水分穴、氣海穴、關元穴、天樞穴、帶脈穴 等,療程每週2到3次,每次30分鐘,除了減重以外也可以修飾體態,尤其對腹部的減肥效果相當好,可以達到瘦身及雕塑的作用。

3穴道1茶飲,夏日保養這樣做 / 橋頭院 許朝貿醫師

炎炎酷暑加上疫情升溫讓很多人只想待在家裡吹冷氣來避暑防疫,什麼地方也不想去。加上天氣熱,民眾多會吃冰、喝冰水、冷飲。這樣「冷上加冷」的狀況,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就會容易患上 「冷氣病」 。例如容易皮 膚癢、流鼻水、打噴嚏、眼睛乾澀、鼻子過敏、頭痛、腹痛 等等。  想要避免冷氣病,建議夏天從室外進入室內,最好先在沒有冷氣的房間適應一段時間,再進入冷氣房,也 不要頻繁地進出冷氣房 ,然後 多喝水、飲食清淡、多補充蛋白質 ,除此之外平日可以多按摩三個穴道來保養身體,增強體內調控機制,調整身體免疫力。  風池穴  • 位置: 凹陷如池,又是風邪易侵擾的位置,故稱「風池」,位在兩側後腦髮際斜方肌旁凹陷處。  • 功效: 能清頭目,利五官七竅暢通,改善頭痛頭暈。  合谷穴  • 位置: 手部虎口併攏,肌肉凸起最高處。  • 功效: 主治頭痛、眼睛痠痛、牙痛、喉嚨痛等頭面部的疼痛,此外也有助於緩解經痛、腹痛、肩臂疼痛及預防感冒、鼻塞、過敏、耳鳴、眩暈等。  足三里穴  • 位置: 膝蓋外側下方3寸約四指寬的凹陷處。  • 功效: 調理脾胃,補益氣血增強免疫力。  夏日保養茶飲 西洋蔘生脈飲 最後附上夏日保養茶飲 「西洋蔘生脈飲」,幫你顧住元氣、生津止渴,改善疲勞、增強免疫力。  • 材料: 西洋蔘3~5片、麥門冬3錢、五味子0.5錢  • 做法: 以熱水500~800c.c.沖泡後即可飲用。 Vitality photo created by tirachardz - www.freepik.com

暑氣加濕氣,小心腸胃炎找上門 / 瑞隆院 王麒維醫師

腸胃炎是大眾耳熟能詳的一大類疾病,也是中醫臨床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症狀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瀉、發燒、全身無力倦怠……等。 為什麼會得到腸胃炎? 主因是在夏天時節由於天氣變熱甚至有下雨情況,暑熱加濕氣的加乘效應,使得脾胃無法運化體內水濕,從而累積了一定濕氣在脾胃,此即為中醫常說的” 身體濕氣重 ”,若再進一步加上 飲食不節制 ,造成了細菌或病毒感染腸胃,則急性腸胃炎就找上門來了。  該如何預防腸胃炎? 1.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平常少吃油炸和生冷的食物以及少喝酒,這類飲食會使身體產生過多的”濕熱”,而在夏天時由於外在暑濕影響,更容易讓有濕熱體質的人易於感染腸胃炎。  2.避免熬夜 晚睡甚至熬夜是造成體內溼氣重和免疫低下的主要元凶,當長期熬夜時人的心情容易焦慮不安,代謝變差。此時若脾胃受損,運化水濕能力不足的情形下,便容易使人體抵抗力變差,而病毒或細菌便容易趁此空檔侵入人體而得到腸胃炎。  3.適時紓解壓力 由於工作或生活壓力造成精神和身體隨時處在緊繃的狀態下,體內脾胃運化變差,從而濕氣加重。所以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便可以紓解壓力、提升免疫力,這也是預防腸胃炎的方式哦!  中醫講的 脾胃為人體的中樞 , 幫助運化著全身各處機能 ,若人體時不時就發作一次腸胃疾病,便要適時檢視自己的所有生活習慣,及早調養好脾胃功能,這樣同時也能預防其餘五臟六腑的延伸疾病。 Gastric vector created by macrovector - www.freepik.com

康復後又失眠,該怎麼辦?中醫師教你克服長新冠失眠後遺症 / 光華院 謝家誌醫師

隨著確診者相繼解隔離,中醫門診出現因為「新冠後遺症」求診的患者,睡不著的確佔了很大一部分。根據經驗,新冠後遺症的失眠可分為三型。  第一型是 累到 睡不著 ,通常合併 疲勞 及 食慾下降 。 以中醫來看屬於 「氣虛」 範疇,代表生病之後身體的 能量不足 ,累到連睡覺的力氣都沒有。此時中醫會用「補」的方式來處理,臨床上常用補中益氣湯、酸棗仁湯來處理,效果很好,治療後我們身體會充滿能量,白天精神好,晚上睡得好。  第二型是 緊張 到睡不著 ,通常合併 胸悶心悸 及 肩頸僵硬 。 這個在中醫來講屬於 「心陽不足」 ,簡單來說就是 被這個病嚇到了 ,擔心會傳染給家人、擔心後遺症、擔心朋友同事鄰居的異樣眼光,焦慮到睡不著或是壓力大到睡不著。這一型跟 自律神經失調 最相近,中醫會用四逆湯、真武湯、吳茱萸湯來處理,讓我們可以對抗壓力,不再焦慮,正向思考,自然就會好睡。  第三型是身體有一般人常說的 「虛火」 。 通常會發生在確診時有發燒高熱的患者身上,虛火引發的失眠會容易睡睡醒醒,睡不安穩,身體在下午晚上還會覺得發熱,手心腳心也會發熱,但明明體溫怎麼量都是正常的。這一型的我會用引火湯、防己地黃湯來處理,一方面補虛,一方面降火,吃藥後我們就可以一覺到天亮。  改善後遺症,這些都能有幫助!  1.生活作息  多出門活動,輕量的有氧運動像散步、快走、腳踏車可以幫助睡眠。睡前避免使用3C產品,也要減少睡眠時受到外界噪音及光源的影響,營造舒服的睡覺環境。  2.飲食  減少攝取油 炸、燒烤、咖啡因、酒精 這些刺激性的食品;多攝取 香蕉、藍莓、燕麥、雞肉 ,這些食物能夠幫助產生更多的快樂因子「血清素」,血清素會讓我們的身體有愉悅的感覺,有放鬆的效果,可以助眠、抗焦慮。  3.中醫茶飲  • 材料: 浮小麥30克,甘草8克,大棗5枚  • 煮法: 用600cc的水煮成300cc,可以幫助我們穩定情緒,平衡自律神經。 Asian sleep photo created by benzoix - www.freepik.com

濕疹在中醫如何處置及保養呢? / 崇學院 王子苓醫師

夏天到了,在季節交替時刻,中醫門診也陸續出現許多皮膚問題的患者:包刮汗皰疹、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等。以上每一項都是屬於「濕疹」的其中一種,濕疹其實就是所謂的「皮膚發炎」,只不過表現的部位略微不同。  濕疹依據症狀表現不同又分成 急性、亞急性、慢性及混合性 四種。 急性濕疹主要表現為水泡劇烈搔癢、並且反覆發生;亞急性濕疹則可見到脫屑的現象;慢性濕疹則因為皮膚慢性發炎而導致皮膚增生變厚。  依照各種不同時期,皮膚可以大致分成偏濕及偏乾的皮膚兩種,在中醫的用藥上也大不相同。 崇學馬光中醫診所的王子苓醫師會根據皮膚不同的狀況,使用不同的功效的中藥治療。 用藥主要分成下列三種 1.水泡較多的、偏濕性的皮膚 可使用除溼作用明顯的藥物,例如蒼朮、白朮、薏苡仁、茯苓、苦參等藥物,可以有效清除體內濕氣,讓身體多餘的水分排除,自然可以解決「水泡」-----「水」的問題。  2. 皮膚發紅、發癢嚴重或是紅腫較明顯的皮膚狀況 則應使用清熱消炎的藥物,例如;連翹、金銀花、蒲公英等,可以清除身體的熱象,降低身體發炎反應。 3.皮膚偏乾脫屑的患者 則會使用養血潤燥的方法,利用當歸、白芍、生地黃等補血的藥物,促進血液循環,使血液中的營養及水分可以到達表皮,改善皮膚乾、脫屑的現象。  除了用中藥幫助身體改善濕疹狀況外,子苓醫師呼籲大家,生活作息及日常保養也很重要,只要做到以下三件事,濕疹問題就可以改善許多。  1. 少喝冷飲(所有茶類,尤其是綠茶)、冰品、寒涼類的水果 例如瓜類、柑橘類水果。太過寒冷的食物會讓身體代謝變差,進而累積濕氣在體內。  2.少吃烤炸辣及甜食 這些食物會增加身體的發炎反應,應該盡量避免。  3.注意保濕 濕疹雖名為濕疹,但其實是皮膚發炎的反應,應該做好皮膚的保護,擦乳液、乳霜是最好的好的保護方式。流汗時也要盡量擦乾,保持皮膚清爽。 Skin disease vector created by redgreystock - www.freepik.com

埋線減重是什麼?跟針灸有什麼不同?讓中醫師為你解惑!/尚揚院 陳柏太醫師

何謂中醫埋線減肥?  中醫埋線減肥是將處理過的羊腸線 ( 即人體可吸收之手術用縫線),透過特殊針具扎進穴位,常使用與脾胃經相關的穴道,例如足三里、三陰交、關元等。羊腸線會停留在穴道內每天24小時不斷發揮功能,達到調整內分泌系統,改善氣血循環、利水消腫及增加身體新陳代謝的全身性作用。同時還有雕塑曲線,瘦 身減重的目的。  埋線減肥的Q&A  1.穴位埋線和針灸有何不同?  穴位埋線療法是傳統針灸治療的改良與延伸,最大的不同在於此法彌補了傳統針灸治療中 留針時間短、扎針數量多、就診頻繁,且治療時間過長 的不便。  2.穴位埋線治療會不會引起副作用?  除少數人(約千分之四)會對羊腸線產生排斥現象外,一般而言穴位埋線治療不會引起任何的副作用;一般人剛埋完線,身體會痠3天,而體質比較虛弱的人, 疲倦、痠痛感 可能會持續一星期,若埋線在腿上,腿部會很痠,出現類似「鐵腿」的感覺,這些都是正常的。  3. 埋線需要取出嗎?可以維持多久?  根據每個人體質、代謝快慢,羊腸線埋入身體後,約 5~10天左右會被人體組織自行吸收 ,所以不需擔心有要取出的問題。至於頻率上,一般來說,為了保持持續性的穴位刺激效果,通常會建議患者在治療後一週,再埋第二次,接著再按照醫師評估,確認有無長期回診、埋線的必要。  埋線應注意事項  1.埋線3天內應避免游泳與泡溫泉 ,以防止不乾淨的水造成埋線傷口的感染,埋線後也忌食冰冷辛辣、刺激的食物,才不會增加傷口刺激。  2.接觸性皮膚炎、蟹足腫體質者 的患者不推薦。另外,糖尿病控制不佳、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等體內容易有出血、傷口不易癒合者,以及心臟病患者、二期、三期的高血壓病人、孕婦、洗腎患者,如果非必要,通常也不建議進行埋線,在埋線前也一定要審慎接受中醫師的診察及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