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2的文章

失眠看中醫,安全又有效 / 光華院 賴冠宇醫師

你是否每天很晚回到家,簡單梳洗後躺在床上,明明已累壞,翻來覆去卻怎麼也睡不著?如果連續1個月以上睡不好,而且還影響到白天的生活,就會認為罹患失眠相關的疾病。  常見的失眠狀況  大約可分成: 「入睡困難」、「續睡困難」及「過早清醒」等3種類型 。背後的原因包括環境、飲食、藥物、生理與心理等因素。很多人已習慣睡前服用安眠藥,如果持續使用相同安眠藥,而且效果越來越差,使得必須加重藥物劑量,從而造成其他身體功能損害,這時就該擔心 安眠藥成癮問題 。  中醫觀點看失眠  失眠的主要問題在於 「心」 與 「神」 ,因此 內服中藥 常以桂圓、紅棗、酸棗仁、蓮子等藥材養心氣, 外治針灸 常選用 「神門穴」、「耳神門」與「百會穴」 等具有鎮靜安神功效的穴位。  睡前3件事要注意  1.睡前3小時內不吃過多食物。  2.睡前1小時避免持續滑手機、看電視或進行耗腦力的工作。  3.睡前避免以飲酒方式助眠。 另外,養成好習慣,早起多曬太陽,而且儘快吃早餐,也有助於治療失眠。

撐住!! 黑暗過後會是晨曦 / 明華院 鄭鴻強醫師

2022年5月台灣正式面臨「新冠疫情」的嚴厲挑戰,每天2點鐘的記者會大家都在討論「確診病患數」及「死亡病例數」,以當前情形研判,「群體免疫」是唯一的發展趨勢,因此確診人數已相對沒那麼重要,人們需關注的已不是「會不會染疫」,而是「會不會重症」、「救不救得起來」,防疫的重點就會在保護醫療量能,以及如何拯救那些沒打疫苗的族群、沒辦法打疫苗的族群、高風險族群。  2019年中國大陸報發新型傳染病時,台灣政府實施了,嚴格的邊境控管入境隔離政策,並且成功控制住很多次的定點群居爆發危機,加上全島民眾的保持社會安全距離、勤洗手、室外全程配帶口罩、發燒篩選及禁止餐廳室內用餐等手段,被世界媒體喻為「防疫模範生」,成功渡過了沒有疫苗的危險期,並且社會公益團體、企業及民間人士(郭台銘、慈濟公德會、台積電)贊助的疫苗陸續到位開始接種後,又熱心演藝人員賈永捷贊助的醫療器材HFNC(高流量氧氣鼻導管全配系統),簡稱救命神器,拯救無數生命後,病毒也開始有變異珠出現(Alpha、Beta、Delta到最近的Omicron),其間台灣經歷了2次Outbreak(2021年5月台北萬華獅子會及2022年4月基隆小吃店暨警察群聚、中和公寓、台中婚宴等),國內疫情多點延燒爆發及確診病患(輕症)快速增加的當下,我們要如何快速應對及準備接下來醫療就診環境的改變。  防疫三防線,牢牢固守健康  在這裡告訴大家,不要過度緊張,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量保護好自己, 第一道防線「口罩」 一定要帶好帶滿,把病原體隔絕在外,不要侵入體內, 第二道防線「疫苗 」一定要盡快接種,讓身體早點認識病原體,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第三道防線「藥物」 也是最後一道防線了,所幸近日多數確診個案都是輕症,並且確診病患及65歲以上年長者快篩陽性就可公費給予「清冠一號」中藥或抗病毒藥輝瑞的Paxlovid(帕克洛維)及默克的Molnupiravir (莫納皮拉韋)等的西藥。  中醫辨證論治,依體質對症下藥,不須一昧追求清冠一號  資深中醫師翁清松教授建議,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家也不用一直追求防疫聖品「清冠一號」,因為 中醫的強項就是「辨證論治」 , 很多病人跟本不必使用到像「清冠一號」這麼苦寒的藥 ,如「金銀花」、「板藍根」是必用的,咽喉痛用「銀翹散」,發燒全身酸痛可用「柴葛解肌湯」或「柴胡清肝湯」,腸胃問題用「藿香正氣散」,乾咳用「麥門冬

兒童防疫這樣做,中醫教您保護自家的小寶貝 / 佑昌院 陳昭仁醫師

根據疫情指揮中心統計,各年齡層確診者的人數與佔比, 12歲以下兒童的感疫風險與其他年齡層無異 ,雖然兒童染疫多為輕症與無症狀感染,但越來越多國家發現染疫兒童中出現侵犯身體多系統的發炎性疾病,被統稱為 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MIS-C),依據國外數據統計,MIS-C發生機率約為萬分之3,且有3至6成患者會住進加護病房,死亡率在2~10%之間,這也是許多國家開始為5至11歲兒童施打新冠疫苗的原因。 如果孩子患有氣喘、肥胖、糖尿病、先天心臟、免疫、神經系統疾病等危險因子,確診後重症的風險較高, 施打疫苗可以明顯減少重症死亡的風險,利大於弊 ;也因此臺灣兒科醫學會聲明稿中也明確支持6-11歲兒童接種疫苗,且在聲明稿中也提及莫德納和BNT疫苗,在疫苗不良反應上並無很大的差異,因此並不建議要特別選擇那一種廠牌的疫苗。 中醫清冠一號方在台灣新冠疫情中,在特定病患上的效果卓著,也讓中醫逐漸被看見,其實中醫在 兒科調理 上同樣CAN HELP,像是筆者臨床上運用中醫理論,純用中藥處方處理輕從 食慾不佳、體瘦免疫力差 ,到常見的 小兒過敏、異位性皮膚 炎都有不錯的療效,而我國健保也開始試辦 中醫兒童過敏性鼻炎照護計畫 ,足見 中醫兒科在處理兒科肺系呼吸道問題療效受正規國家衛生機構認可 。 想要了解中醫在防疫上的思維與治療,還是必須介紹到中醫對小兒生理的認知,才能讓家長與小朋友知道如何在搭配中醫治療下,從根本體質與生活習慣相輔相成,達到防疫或治療的目的。 中醫觀點看兒童生理狀況 中醫對於小兒的生理特點總結是 「心肝常有餘,肺脾腎常不足」、「陽常有餘,陰常不足」 ,概括了小朋友與成年人不同的幾項生理特色 : 1. 心肝 常有餘指的小朋友的心智發展尚在生機盎然但又處於萌長階段,且因生機蓬勃陽氣外現,一染疾病常常就化熱的生理病理特色,而 過動症、妥瑞氏症、癲癇、高熱痙攣強直 也屬心肝常有餘的範疇 2. 肺部 呼吸系統較弱,所以保護機制尚未成熟,容易有 呼吸道、皮膚 等較外層的疾病(像是 咳嗽、氣喘、眼癢鼻癢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 ) 3. 脾胃 消化功能尚未健全,而且小朋友「乳食不知自節,擇食不辨優劣」,容易產生 消化不良、面黃肌瘦、虛胖 。 4. 腎氣 不足則 有發展遲緩、長不高、性早熟或晚熟 等

小滿養生跟著做,幫你除溼又除熱 / 成功院 林佳境藥師

時間來到5月21、22左右,這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 小滿 ,為何取名小滿呢?此時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籽粒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取名之。 此時天氣逐漸炎熱、雨水增多,意味著暑氣與濕氣一起來到,我們經常會感到 體內充滿熱氣、濕氣而散不出去 ,甚至有時候覺得 疲勞、身體沉重、頭暈、食慾不振 ;這些狀況如何改善呢?那就一起跟著下方步驟做吧!  您可以這樣吃 飲食選擇清爽、清淡的,也可以適量補充偏寒涼的食物  • 水果類 —瓜類、番茄  • 青菜類 —苦瓜、大頭菜、芹菜、冬瓜、絲瓜、秋葵  • 點心料理 —綠豆湯、紅豆薏仁湯、酸梅湯  • 烹煮方式 —清蒸、涼拌、少油炸、少醬料  您可以這樣泡茶 以下四種茶飲 幫助排除體內濕氣、熱氣 ,搭配300-500c.c.水煮沸10分鐘後即可飲用,一星期可以選擇3-4天並擇一飲用:  • 除溼茶 —茯苓1.5錢、薏仁3錢、生薑0.5錢、陳皮0.5錢、黃耆1錢  • 菊花茶 —菊花1.5錢、枸杞1錢  • 決明大麥茶 —炒決明子2錢、大麥4錢  • 玉米鬚茶 —玉米鬚3錢  您可以這樣按摩 每天按摩穴位3-5分鐘,幫助排除體內濕氣、幫助血液循環:  • 腳部—足三里穴: 從膝蓋的外膝窩往下四指手指寬的距離即是  • 腳部—豐隆穴: 腳掌的外腳踝處到膝蓋兩者中間的位置  • 手部—內關穴: 將一手的中間三指併攏,沿著另一手的手腕手掌交界處放置,食指所在位置即是  • 手部—曲池穴: 在手肘關節中間處  您可以這樣運動  一星期選擇3-4天從事以下運動,幫助身體水分代謝出來。  • 室外: 慢跑、快走、騎腳踏車  • 室內: 腿部、臀部肌力訓練、瑜珈

三種食材不要吃,就能預防新冠肺炎的腦霧後遺症 /建功院 廖述賢醫師

報導指出新冠肺炎會有許多後遺症,有ㄧ種叫做 「腦霧」 。「腦霧」就是腦中覺得籠罩一層薄霧,讓人頭腦混沌不清,造成思考、記憶跟專注力,大幅降低,進而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 得過新冠肺炎之後,雖然發燒頭痛等症狀減除,卻遺留下經常性聊天卡住的對話,腦袋一時當機想不出來,讓話到嘴邊卻講不出口的狀態。也可以觀察到會經常性健忘,覺得自己好像變笨了,也漸漸增多了 負面的情緒、失眠睡不好、導致懶得動,食慾不振,反而變胖,更顯得焦慮煩躁 了!  中醫《黃帝內經》:「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中醫的 肝臟 不只是西醫的消化器官,還是 掌控免疫力、情緒,與神經內分泌的將軍 。 如果平素嗜吃麵包、蛋糕等精緻澱粉,配奶茶等含糖飲料來充飢,甚至每天酥脆的雞塊等烤炸加工品,不只是新冠肺炎的病患,連正常人也都會漸漸出現腦霧症狀,因為這些都是引發慢性發炎的食物,會增加肝膽負擔,導致主管身體和心理的肝膽經絡「當機」了。  建議你,一週當中能 多多運動 ,搭配每天吃到 三種抗炎保健食品 。  首先 ,適量 維生素C 與 鎂 ,抗氧化,穩血糖,助排毒,就能壯大身體抗炎隊伍;  其次 ,含 Omega-3的魚油DHA 當作抗炎隊友,就會滋潤日漸乾涸萎縮的記憶力;  最後 ,還有養肝、抗疲勞的 牛樟芝 ,才能讓「肝」這位將軍率領以上這些抗炎部隊打敗腦霧,讓人始終保持正向積極的心態,心情美麗,人就精力充沛!

養氣:抵抗病源 神定氣足面對防疫新生活 /崇學院 黃千瑞醫師

隨著疫情擴散,每日都是破萬的確診數,民眾似乎不像疫情剛爆發時的害怕,但是隨著周遭親朋好友不斷地宣告中獎,大家的擔心恐懼還是會提升。面對這樣的狀況,日子還是要過下去,若想要維持正常生活,醫書寫「正氣存內,邪不可侵」,體內正氣充沛,則外界致病的邪氣就不能入侵,有哪些中醫藥膳茶飲可以增加抵抗力來面對新冠肺炎呢?  五月初高雄醫學大學發表研究報告,說明中藥材 「金銀花」 能誘發人體的防禦機制抵抗新冠病毒、腸病毒及登革病毒的感染,減緩病況症狀不適感,同時搭配黃耆還能防止新冠病毒造成的肺部纖維化。 以中醫角度而言, 金銀花味甘性寒,入肺,可清熱解毒 ,的確可用於新冠病毒引起的咽喉腫痛。但是金銀花本身 偏寒性 ,不建議長期單一使用,尤其體質偏寒、或常拉肚子、或手腳冰冷、或子宮虛寒者,更是要多加提醒注意。因此,可以 酌加溫性藥材 例如 當歸 來平衡藥性,或顧脾胃藥材例如 白朮 來強化胃腸功能。  金銀花元氣雞湯  • 材料: 金銀花3錢、當歸3錢、白术3錢、紅棗1.5錢、枸杞1.5錢、桑葉1.5錢、甘草1錢、雞腿600克  • 作法: 雞腿600克放入18克的鹽(3%),醃至少8個小時,雞腿洗淨三遍。紅棗洗淨去核,帶核的棗子性燥,所以去核備用。取一湯鍋,加入上述藥材,去核紅棗、枸杞,開大火滾後。加入雞腿放入電鍋40-50分鐘,調味完成。  若民眾不方便至中藥行抓藥,也可以詢問中醫診所是否有推出類似的燉包,便於在家調理烹煮。  但是,縱然這波新冠疫情幾乎輕症或無症狀,生理健康影響不大,但心理層面的壓力仍不斷上升。例如不知道何時自己會被感染、擔心居隔期間的家庭收入、或甜蜜的負擔(防疫在家與小孩朝夕相處),種種情況可能出現情緒容易波動,有時低落,有時急躁易怒,甚至脅肋疼痛、呼吸不暢、筋骨緊繃感。這些其實都是肝氣不舒或肝氣鬱結的情況,我們可以酌加一些 疏肝理氣 藥物例如 柴胡、香附 進行調節,又或是 活血通經 藥物例如 丹參、刺五加 等等,讓整個身體解壓放鬆來面對疫情的變動。  另外,中醫希望 「治未病」 ,也就是 預防醫學 的概念,希望民眾不要生病也就是避免染疫。在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的新型冠狀病毒病(新冠肺炎)中醫會診分期治療指引中,就有提到 金銀花 及 板藍根 具實驗證據可對抗新冠病毒。而一般民間常見的 西洋參、黃耆 ,由於可以補氣生津、益衛固表,都很適合做為茶飲使用。不過還是要提

中醫防疫指南:防疫護身心神的保健茶 / 明華院 鄭鴻強醫師

台灣將進入「新疫情時代」,以當前擴散速度來看,「人人有獎」將會是相當有可能的發展趨勢,因此確診人數已相對沒那麼重要,人們需關注的已不是「會不會染疫」,而是「會不會重症」、「救不救得起來」,防疫的重點就會在保護醫療量能,以及那些沒打疫苗的族群、沒辦法打疫苗的族群、高風險族群。  在此時段,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量保護好自己,第一道防線「口罩」一定要帶好帶滿,把病源體隔壁在外,不要侵入體內,第二道防線「疫苗」一定要盡快接種,讓身體早點認識病原體,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第三道防線「藥物」也是最後一道防線了,所幸近日多數確診個案都是輕症,並且有「清冠一號」可用。  「其實確診不可怕,一定能撐過去,因為黑暗過後,就會見到黎明」,重點是如何撐過去,中醫古籍《黃帝內經》有提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中醫可以幫助大家提昇正氣「免疫力」,防止邪氣「病毒」入侵到體內 ,提昇正氣的方法很多,如規律運動、正常生活作息、戶外曬太陽等等,很多人因為工作忙碌及壓力導致,三餐不正常、生活日夜顛倒、睡眠品質不佳等等,容易使免疫力下降或容易覺得緊張、焦慮、頭脹痛,煩躁又胸悶,覺得無法順暢呼吸等等,引起「肝鬱氣結、氣血瘀滯」,可以使用 「中藥茶飲」以薄荷、玫瑰花、百合、浮小麥、麥門冬、紅棗等調氣補氣,並有點鎮定安神作用 ,其次,保持心情平靜,在疫情期間,盡力做好該做的保護後,就請放心,不要過度擔心還沒有發生的事情。  若有怕吃中藥,又擔心疫情變化的朋友,推薦馬光醫療網的「益生茶」,其配方能幫助提昇個人的元氣,達到提升體內「正氣」效果,形成個人防護罩,又有抗病毒及潤肺功能,達到暢通消化吸收、鞏固身體抵抗力。   「益生茶」配方  • 黃耆、黨參: 養血生津補元氣,增強免疫力  • 絞股藍: 抗氧化、抗衰老,消除疲勞、恢復體力  • 麥門冬、玉竹: 清心潤肺,抵抗肺部發炎、養胃生津  • 金銀花、生甘草: 抗菌消炎、預防感冒  • 藿香、陳皮、淡竹葉: 清熱解毒、健胃除濕  益生茶口感淡雅清香、入喉回甘,是一款適合全家人日常飲用的中藥保健茶飲。 每包茶包皆獨立包裝,攜帶方便,無需煎煮,可快速、重複沖泡飲用。 從日常提升免疫防護力,遇到疫情爆發流行時,病毒就不容易找上門。  *註:若形成「濕熱體質」,會使毒素不易排出體外,久而久之造成體內容易發炎、免疫力下降。

久咳不癒好困擾,4種茶飲幫助你緩解不適 / 東霖院 阮以文醫師

咳嗽是種人體自然保護機制,用以幫助呼吸道順暢,避免空氣中雜物阻塞肺部。 下列介紹幾款茶品,民眾可依據是否有「痰」做簡易居家調理。  一、乾咳:咽乾癢,口乾舌燥,頻頻咳嗽遇冷及發。  # 阿膠鮮梨茶  • 每日分兩劑,上下午溫服。  • 材料:阿膠一錢(素食可以桃膠替代,桃膠須先以清水浸泡12小時或以上,至軟身發漲,以清水反覆沖洗挑除雜質)、水梨半顆、紫蘇葉一錢半、川貝母一錢、紅茶包二枚  1.將水梨洗淨、切片。  2.切片水梨連同阿膠(桃膠)、川貝母、紫蘇葉、紅茶包,放入電鍋內鍋。  3.內鍋三碗水,外鍋一碗水,蒸煮後,適量紅糖為引,即可飲用。  伴隨胸悶、少量黃痰、痰黏難咳 # 百合阿膠茶  • 每日分兩劑,上下午溫服。  • 材料:阿膠一錢(桃膠)、百合一錢半、桑葉一錢半、麥門冬一錢半、川貝母一錢半、桔梗一錢  1.除阿膠(桃膠)、百合,其餘放入濾袋。  2.阿膠(桃膠)、(1)藥材包、百合,放入電鍋內鍋。  3.內鍋三碗水,外鍋一碗水,蒸煮後,適量冰糖為引,連同百合取出併服。  二、痰咳:若痰色白稀、泡沫樣或膠凍樣,呼吸難且有哮鳴聲,則稱「冷咳」;若咳出痰為黃色,則為中醫「熱咳」。  冷咳 # 紫蘇二陳茶  • 每日分兩劑,上下午溫服。  • 材料:紫蘇葉三錢、陳皮二錢、生半夏三錢、生薑六片、紅茶包二枚  1.藥材、紅茶包,放入電鍋內鍋。  2.內鍋三碗水,外鍋一碗水,蒸煮後即可飲用。  熱咳 # 水梨浙貝綠茶  • 痰黃改善不應再服用  • 材料:水梨1/4顆、浙貝母一錢、生薑二片、綠茶包一枚  1.綠茶包與生薑用熱開水沖泡五分鐘後,取茶湯。  2.將水梨洗淨、切片,與浙貝母放入鍋中煮爛。  3.將(2)倒入茶湯後飲用。  俗話說「師傅難抓漏,醫師怕治嗽」,咳嗽難治在於其病機之多,猶如抓漏師傅般需悉心鑑別,若臨時感冒、經自行調理後仍久咳不癒,則千萬不可輕忽,應提高警惕及時就醫。

什麼!胃食道逆流也與肝有關? /建功院 廖述賢醫師

常見的胃食道逆流跟肝也有關係嗎?  中醫觀點,胃食道逆流最主要是因為 肝膽經「鬱住」 才引發。不管是同一個姿勢太久,或是頭腦鑽牛角尖想不開,都會造成 胃食道的鬱塞不能下行舒暢 。  中醫有一個專有名詞「肝木橫逆犯胃」,幾個字就說明發病的原理:我們可以想像身體裡肝膽的五行屬性是樹木,旁邊的胃是一個大吊鐘,每當肝氣『鬱住』,樹木不能向下扎根,不能往上伸展,那就只能長橫的,橫木就會撞擊到大吊鐘,電影電視常常演,好人的胃被壞人用木棒捅一下,是不是就痛到吐酸水出來,所以肝木橫向撞擊胃部就叫「肝木橫逆犯胃」,不只會 胃食道逆流 ,還會拉扯吊鐘上部的懸鈕(也就是人體咽喉),導致 咽喉不爽快地乾咳 ,或 喉嚨卡卡怪怪的有痰異樣 感覺,這就是胃食道逆流的根本原因。  治標與治本,中西醫治療的不同。  西醫只會治標:吃抑制胃酸的西藥,停藥就復發;中醫會積極去掉「肝木橫逆犯胃」的跟本問題,所以胃食道逆流看中醫,才能從根本解決胃痛、胃嘈雜、泛酸及火燒心的胃食道逆流問題。  養肝就喝薏苡山藥湯 平常可以煮 薏苡山藥湯 ,當茶喝(摘自 《熱血中醫教你養好肝》 ) • 材料: 新鮮台灣山藥(薯蕷)120克,薏苡仁30克 • 作法: 山藥削皮洗淨切塊,薏苡仁洗淨瀝乾。加1000毫升水,大火煮開後,小火悶煮至薏苡仁熟透即可。  • 說明: 去渣留湯,當茶喝。 ▌廖述賢中醫師 《熱血中醫教你養好肝》📙 https://bit.ly/2V0XFeJ 《熱血中醫的衛教影片》🎥 https://bit.ly/3yv8SC3 

中醫看感冒有一套 / 橋頭院 張瑜育醫師

多數人都有 「西藥緩解症狀迅速、中藥慢慢調理」的刻板印象 ,認為感冒症狀來得急,而中藥藥效慢,不能馬上解除症狀,會拖很久才好,所以感冒應該要看西醫才對。但這樣的觀念其實未必正確。  中醫的四大經典《傷寒雜病論》便是以「外感風寒」(相當於現在的「感冒」)為主軸,探討外感風寒後相關病勢演變的治療醫書。中醫在治療感冒上是根據個人體質、症狀,並依病情的變化量身打造藥方,因此不論是 一般感冒 或是 腸胃型感冒 ,都可以考慮找中醫診治。  實際上經中醫師正確診斷後對症下藥,通常 吃1-3天中藥,多數感冒的症狀都能獲得良好緩解。 臨床實驗也證明,中藥在治療感冒上具有相當的優勢,改善感冒時所產生的咳嗽、痰多、肌肉痠痛等症狀,均有顯著療效。  中醫如何治療感冒?   • 中醫觀點: 感冒是因「風邪」侵犯人體後,與人體正氣相爭而出現的症狀。  • 中醫治療: 大原則以「祛風邪」為主。  • 中醫強調將患者的體質分虛實:  ①體質實(免疫力強):感冒的症狀表現明顯劇烈,但疾病可在短期內痊癒。  ②體質虛(免疫力弱):感冒的症狀表現起初較不明顯,但整個病程會拖較久,不容易痊癒,常常反覆感冒,甚至容易演變成重病或是慢性病。中醫針對體質虛的人,在治療時會加補藥以提高身體的免疫能力來消滅病毒。  中醫相較於西醫治療感冒的優勢?   1.幫助縮短感冒病程: 中醫治療是以「祛風扶正」為主, 西醫治療是以「緩解症狀」為主。  2.副作用較少: 部分的人在吃西藥時容易引發頭暈頭昏、噁心想吐、脹氣等不適感,建議這類患者可選擇中醫治療,避免上述副作用。  感冒前兆或感冒中的簡易療法  1.熱水泡腳: 用微熱燙的水(溫度以熱到不能忍受為度),泡腳15分鐘,要注意泡腳時水量要蓋過腳面。  2.鹽水漱口: 每日早晚、餐後用淡鹽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病毒。在流感流行的時候更應注意鹽水漱口,此外多喝溫開水,將溫開水含在口中也有很好的緩解咽部不適效果。  3.按摩鼻溝: 兩手對搓,掌心熱後按摩迎香穴(位於法令紋溝內、橫平鼻下緣交叉點)數十次,可以預防感冒及在感冒後減輕鼻塞症狀。  4.呼吸蒸汽: 初感冒時,在杯中倒入開水,對著熱器做深呼吸,直到杯中水涼為止,每日數次,可減輕鼻塞症狀。  5.熱風吹頸: 感冒初期時,可用吹風機對著太陽穴、後頸部及肩胛上下方、後背脊髓兩側肌肉吹3-5分鐘熱風,每日數次,可減少感冒症狀,加速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