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21的文章

失眠壓力大,中醫三招助好眠 / 崇學院 黃千瑞醫師

小惠一踏入診間,千瑞醫師就看到小惠明顯的熊貓眼。待她坐下來,果然就聽到:「千瑞醫師怎麼辦!疫情因素工作壓力大,家裡事情又很煩雜,加上睡眠超級差,我覺得我快爆炸了……」 千瑞醫師:「別擔心,跟千瑞醫師分享一下到底睡眠發生什麼事了。」  小惠說:「我就時間到上床睡覺,可以就是 沒有睡意 。好不容易睡著了,好像沒有睡很沉,一有風吹草動,例如隔壁阿明翻身或是冷氣定時開關聲音就 很容易醒過來 , 也會做夢 ,鬧鐘響了完全不想起床,白天工作就是沒有精神。我吃B群、喝了咖啡和提神飲料,效果只能維持一下下。千瑞醫師怎麼辦?!」

中醫師教您如何小心「肝」/ 百合院 藍士哲醫師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中寫道:「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春天到來,萬物開始生長萌發,對應五行屬木,也跟肝的升發之氣相應,因此 春季 是保養肝臟的好時節。 晚上11點到凌晨3點,是膽經與肝經循行的時間,「人臥則血歸於肝」,靜臥可增加肝臟40%的血流量,中醫理論認為「肝藏血」,肝臟也是人體最大的代謝器官,許多解毒、細胞修復都是睡眠時進行, 如果能把握正確的時間進入深度睡眠,可讓肝臟充分休息,達到養肝的功效。

怎麼睡都睡不飽?當心慢性疲勞找上門 / 佑昌院 陳昭仁醫師

是不是常常覺得疲倦、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變差、腰酸背痛、覺得有感冒前兆?但是健檢報告卻說沒問題,小心!您可能是 慢性疲勞症候(chronic fatigue syndrome,簡稱CFS) 。 如何判斷慢性疲勞? 1.不管有沒有睡飽,都會感到很累。 2.注意力不集中。 3.慢性失眠或是其他睡眠障礙。 4.肌肉痠痛或關節痛 (外觀沒有紅腫)。 5.常覺得頭痛或是喉嚨痛。 6.頸部和腋下的淋巴結出現腫大的現象。 上述現象持續六個月以上,影響日常生活都有可能是慢性疲勞,但還是要排除是否有其他潛在疾病,如糖尿病、貧血、營養不良、癌症等,建議仍需要由專業醫師診斷或檢查。 慢性疲勞的影響 慢性疲勞如果長期缺乏有效專業的治療,容易衍生其他病理的變化,較常見的如女性經常 泌尿道感染、月經週期紊亂、皮膚膚況變差搔癢、畏寒或低燒、胸悶、呼吸氣短、經常感冒喉嚨痛、肌肉痠痛常常閃到腰、落枕,體重改變 等;更甚者,會影響免疫力,也會反映在檢驗數據上的新陳代謝指數異常,如 血糖血壓異常 、 甲狀腺 、或其他賀爾蒙異常;這些長期免疫力低下,身體的慢性發炎反應,是現今許多疾病生成的主因,不可不慎!  如何改善 一、日常生活習慣調整 改善慢性疲勞,可以從 充足的睡眠、規律的生活、腹式呼吸以緩解壓力性疲勞、培養運動習慣(最好是有氧運動)、泡溫水澡、培養興趣 或試著 調適心情面對壓力 等,都是自我改善或預防慢性疲勞的方法。 但是目前社會工作氛圍與工作壓力,有時候無法無暇自我改善這些症狀時,仍需要藉由專業的醫療輔助,尤其是 中醫在治療亞健康狀態或免疫力異常,尤為擅長有效!   在中醫的觀點,《內經》提到「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腑,腑精神明,留於四藏。…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這一段長篇大論主要是指我們日常飲食後,食物的養分提供能量供身體的五臟六腑使用,讓我們可以健康正常活動的中醫生理機制;簡單來說,飲食進入腸胃道後,開始了一系列的能量與廢物的消化功能,在中醫的術語就是 「分清泌濁」 ,將好的能量灌注到心肺,讓我們可以呼吸順暢、神清氣爽、心情安定,將能量灌注到肝,則能睡眠安穩、經期正常、安定情緒、改善免疫力,將能量灌注到皮膚肌肉,可以讓我們的膚色亮

「登」大人的好時機,您準備好了嗎?/ 佑昌院 廖子豪醫師

中醫轉骨,特別強調青春期孩童的脾胃及腎氣調養。配合自然界,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 「秋冬養陰」是兒童轉骨的好時機 ,為來年春夏陽氣生長順利而打下良好基礎,及早為隔年的成長做好準備。然而中醫轉骨的主要課題並非只吃補藥,而是好習慣的養成,培養小朋友「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充足睡眠」,遠離當「沙發馬鈴薯」。 

海灘踏浪去,防曬要注意 / 成功院 杜哲修醫師

時序入夏,又到了出遊的旺季,開心玩樂之餘也要注意過量陽光對皮膚產生的影響,倘若忽略防曬的重要,可能會讓皮膚發紅、刺痛、搔癢甚至是曬傷等問題。  皮膚過度陽光曝曬的影響 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是累積的,會造成 皮膚發紅、刺痛、細紋、鬆弛、沒彈性 ,甚至出現 黑斑、老人斑 的問題。紫外線照射皮膚會破壞人體的膠原蛋白以及一連串的生化反應,而造成上述皮膚老化的現象並且紫外線可能造成DNA結構上的突變,所以我們才會說長時間的陽光曝曬可能導致皮膚癌。  皮膚過度陽光曝曬怎麼辦 1. 防曬 避免在10-15點出門、戴口罩跟帽子、記得依照場合選定適合的防曬乳 。 2. 鎮靜 出遊或是到海邊玩水等接受大量陽光曝曬後,倘若有出現皮膚發紅、刺痛、搔癢甚至是曬傷的情形,可以 適量的局部冰敷等到發紅、刺痛稍微控制之後再塗上蘆薈凝膠或是含有甘草萃取物的產品或面膜 ,可以出門前先把這些產品放在冰箱,回來以後再拿出來使用,效果會比常溫好。  3. 保濕 保濕是大部分的人都該做的基礎保養,因為年紀越大皮膚本來就會自然老化而漸漸失去光澤、彈性、產生細紋,但只要保濕做得洽當,皮膚自然就會有彈性、光澤。過度曝曬之後可以先鎮靜再稍微加強一下保濕,增快皮膚自然修復的速度。  4. 茶飲 我們常花太多時間在外部保養上,卻忘記內部調理的重要。其實很多的皮膚疾病是要由內而外的治療,您是不是覺得保養品擦再多效果仍然不是很明顯? 那可以試試這款茶飲: 天花粉1錢、麥門冬1錢、玉竹1錢、炙甘草1錢、紅棗2顆 ,放在保溫瓶悶10分鐘就可以喝了,一天一份持續喝30天,你就能感受到皮膚的不一樣。 ▌杜哲修中醫師 皮膚/減重 →  Facebook →  部落格

中醫觀點看「腸躁症」:《熱血中醫教你養好肝》

大腸激躁症困擾許多現代人,發生率高達20%,占消化科門診人數的30~50%。「大腸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又稱為大腸急躁症、腸躁症、刺激性腸症候群。真正的致病原因與發病機轉,截至目前為止仍未十分確定,一般認為,此症是多種成因下所導致的疾病,通常會受到環境、心理、社會及生理等因素影響。  大腸激躁症在臨床上可依其排便狀況分為便秘型(IBS-C)、腹瀉型(IBS-D)、混合型(IBS-M)及未分類型(IBS-U)。此疾病主要是在沒有任何胃腸道疾病損傷下,出現了慢性、長期性的,通常會持續數年之久的發作腸道蠕動功能的異常症狀,包括腹脹、腹痛、大便不淨感等排便型態改變,可以伴隨腹瀉或是便秘的症狀,這些症狀雖不至於直接影響壽命或造成其他嚴重疾病,但對生活品質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西醫治療大腸激躁症主要是以藥物緩解不適症狀(如腹痛、腹瀉、便秘),及要求改變會造成症狀更惡化的條件因素,進而提升患者整體的生活品質。其治療方向主要是提供心理上的支持,例如認知行為療法、減壓與放鬆療法,與給予相應的飲食建議。不過,美國醫學雜誌(JAMA)於一九九八年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結果顯示中藥對大腸激躁症有顯著效果,而且根據病患體質辨證治療的話效果更佳。 院長診療室  因大腸激躁症的不舒適經常被低估或忽略,患者常會誤以為只是吃壞東西鬧的肚子,只要排便完就可緩解。雖然沒有致命危險,其中仍有四成以上的病患,情況嚴重到不敢出門,日常生活與社交活動大受影響。因此,除了藥物治療外,必須了解疾病本質,恢復情志調適之功能性,而飲食習慣、日常作息也必須加以修正,這樣配合醫師的治療才能取得最佳療效。  腸躁症患者應該 避免咖啡、酒、油膩及刺激或寒涼冰冷食物 ,可以適量的食用蓮子、山藥、茯苓、扁豆、芡實、蘋果等健脾止瀉的食物,四神湯也是不錯的選擇。  便秘型患者 要食用纖維較多的食物,減少脂肪攝取、少吃甜食、糯米、油炸、豆類的食物。 腹瀉型患者 則要減少纖維和蜂蜜、乳糖、果糖等醣類攝取。  ★ 整腸好物─蘋果  蘋果除了香味可以舒緩神經之外,也因為果肉富含鞣質,而能減少腸道分泌過多的消化液,進而使糞便的含水量減少變得更成形。 蘋果如果連帶著果皮一起吃,搭配適量水分攝取及運動,可以緩解便秘。這是因為一顆蘋果的果皮就含有4克的膳食纖維,能幫助腸道蠕動、促進排便。 而想要緩解

冷氣房進進出出,這樣可能更容易中暑! / 百合院 詹博揚醫師

高溫屢創新高,在戶外活動難免讓人汗水直流,此時若能馬上躲進冷氣房,涼爽的冷風往身體直送,再喝上一杯沁涼的冷飲,豈不是消暑又暢快?然而,一時半刻的清爽過後,卻發現頭痛伴隨著輕微頭暈,疲勞感漸漸加重,胸口有種說不出來的悶熱與煩躁感,且越來越口渴,小心,您可能有「中暑」的危機!  為什麼在室內吹著冷氣也會中暑呢?中醫觀點認為:中暑有分 「陽暑」 與 「陰暑」 ,陽暑即為一般的中暑,是在 高溫或是悶熱的環境久待 後,產生的現象,會讓人頭昏腦脹、心煩欲嘔;陰暑則是起因於 汗出不徹 ,在症狀上與一般中暑非常相似。  在天氣炎熱或運動時,人體會有自然的散熱系統,此系統透過皮膚的微血管擴張、大量分泌汗液來促使身體降溫。如果在大量散熱的同時給予身體冰冷的刺激,例如:冷氣直吹或是牛飲冰品, 人體表皮進行的散熱機制因「受寒」收縮而受阻 ,無法將多餘的熱氣散出,即會產生所謂的陰暑,也有人稱作 「熱感冒」 。陰暑的治療方式則可以吃點含有薑的食品,利用薑的溫熱性質,使收縮無法散熱的毛孔再度開啟,恢復正常散熱機制。  要怎麼預防此種「陰暑」的中暑呢?  1.減少進出冷房的頻率。  2.進入冷氣房前先擦乾身體的汗液。  3.冷氣避免直吹頭部、臉部和腹部。  4.冰品冷飲改小口或以吸管品嚐。  做好以上幾點即可有效預防中暑。若症狀久久未解除,建議洽詢您的醫師替您正確診療,及早解暑! ✎ People vector created by macrovector - www.freepik.com

月圓人團圓,別讓肚子跟著圓 / 潮州院 張正隆醫師

中秋節慶是年度烤肉盛事,但烤肉、油炸辣類的食物吃多了,小心就會「傷陰」!  「傷陰」 會出現口舌乾燥、嘴巴舌頭破洞,喉嚨乾咳無痰,情緒煩躁甚至失眠,皮膚炎,青春痘,還有大便乾燥便秘導致小腹凸出等問題。  另外中秋節常吃的 柚子 是屬於 寒性水果 ,體質偏寒、容易腹瀉的人不宜食用過多。柚子也會刺激胃酸的分泌,患有胃食道逆流的人也要少吃。值得注意的是若有 長期服用降血壓、降血脂、抗心律不整、免疫抑制劑、部分安眠鎮靜劑與抗憂鬱藥的人,要盡量避免食用柚子 。因為柚子中含有「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會抑制體內代謝特定藥物的酵素,使吃下去的藥延長在體內停留的時間,或導致血中藥物濃度異常升高,造成頭昏、心悸甚至猝死。  月餅和柚子都是屬於高熱量的食物,高熱量的食物意味著高醣分,人體若攝取過多的醣,在體內就容易形成體脂肪。中醫的觀點而言,食用過多的醣分在體內則容易生「痰」,這裡的痰不是指我們感冒時咽喉咳出黃白色黏液,而是廣義存在於血路、筋絡中的痰。若積在血管,那患者可能有高血脂的問題;若是積在管路末梢可能會有眩暈、耳鳴的症狀;若是積在肝臟,則容易有脂肪肝;若在肚子,則形成一層層的脂肪。  吃過多的月餅柚子容易生 「痰」 , 伴隨著飲用大量冰涼的飲料容易生 「濕」 。要避免在體內堆積過多的痰濕,可以搭配以下兩個穴位按摩來達到袪痰除濕的效果。  豐隆穴 第一個是化痰的首選穴位也就是胃經的「豐隆」穴,此穴位在小腿肌肉豐滿的地方。取穴方式要先找到外膝眼(犢鼻),即是膝蓋外側的凹窩,和足外踝尖連線的中點,按壓隆起處即為豐隆穴。  陰陵泉穴 第二個則是具化濕效果位於脾經的「陰陵泉」穴,此穴位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  ★ 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每個穴位按壓3到5分鐘,別讓自己在中秋月圓過後肚子跟著圓,成為大腹翁、小腹婆。 ✎ Food photo created by dashu83 - www.freepik.com

中醫觀點看「失眠」:《熱血中醫教你養好肝》

現代人由於工作生活壓力大,作息不規律,很容易引起失眠。根據統計,在台灣平均每4個人就有1個人睡不好,或者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入睡困難;或者是夜間睡睡醒醒,醒來不容易再入睡;或者早上過早醒來沒法再入睡;也可能起床之後覺得還睡不夠,一直頭腦鈍鈍的覺得昏沉,甚至失眠到整個晚上翻來覆去就是不能睡著,失眠對於個人的精神狀態和身體健康影響甚鉅。  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一般認為內在臟腑功能失調可能引起失眠,例如更年期荷爾蒙減少;另外,感受外來邪氣也可能引起失眠,例如風寒感冒沒出汗導致的煩躁失眠,吃壞東西腹瀉引起腹脹、腹痛,因而失眠。 

木炭烤肉放煙火,小心吸入過量粉塵 / 意凡院 張慈福醫師

中秋連假期間,家家戶戶團聚,圍著火爐大快朵頤,是中秋節慶最具代表性的風景。但據《健康醫療網》報導,法國的環保團體發現,用炭火烤肉長達2小時,等於吸入22萬根的香菸。國內研究也發現,烤肉時油脂滴到高溫的木炭上,會讓致癌物甲醛、苯及乙醛的濃度大幅上升,而且PM 2.5也會暴增10到100倍。  國民健康署建議民眾烤肉要遵守 333原則 , 「多蔬果、多喝水、多運動;少油鹽、少紅肉、少醬料;去肉皮、去奶油、去焦黑」 ,多用當季新鮮食材,增加蔬菜水果量,減少加工肉品和紅肉攝取。  中秋烤肉放煙火,容易吸入過量粉塵,建議可以吃一些顧肺的食材!  1.山藥: 含大量優質澱粉和蛋白質的山藥,有助維持因咳嗽而大量消耗的熱量,山藥更含有一種多醣蛋白質─黏質多醣(Mucilage 2),具抗氧化及免疫調節的功能。  2.南瓜: 南瓜中的β-胡蘿蔔素是呼吸道黏膜第一道防線,可能有助提升上呼吸道抵抗力、舒緩支氣管炎和氣喘的症狀。  3.鮭魚、秋刀魚: 深海魚類富含OMEGA-3脂肪酸,既能對抗發炎、增加呼吸道抵抗力,也能預防肺部氧化產生的壓力。  4.芭樂、奇異果: 肺部的結締組織由膠原蛋白所組成,補充高維生素C的水果有助合成膠原蛋白,既補水也潤肺。  烤肉時氣候炎熱,民眾在食物上可選擇屬性清涼者,如 冬瓜、綠豆、薏仁、苦瓜 等;中藥養生飲品可選用 金銀花、甘草、菊花、麥冬、紫蘇、荷葉 等。如有消化不良情形,可搭配四神湯健脾助消化。可以止瀉的水果,像是 蘋果、香蕉、芭樂 這種,適當食用可以舒緩拉肚子的情況,另外,像是 香蕉 的鉀和鎂,也能幫助體內電解質平衡。 ✎ Food photo created by cookie_studio - www.freepik.com

評估中藥治療新冠肺炎疫苗後不適症狀之臨床效用 / 瑞隆院 林智堯醫師

台灣從今年五月開始,新冠肺炎疫情進入社區傳播,因此接種疫苗,防堵病毒傳播已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情。目前台灣現行的疫苗有AZ以及莫德納,然而接種疫苗後出現的副作用,如頭痛、發燒、倦怠,以及肌肉 痠痛等症狀,導致民眾開始猶豫是否接種疫苗,進而影響疫情的防治。 AZ疫苗 常見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頭痛、疲勞、肌肉疼痛、精神不振、畏寒、關節疼痛、噁心,以及發燒。其中最致命的副作用為『血栓風險』,稱為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其主要症狀為呼吸短促、胸痛、下肢腫脹疼痛,劇烈腹痛,以及神經學症狀,以 60歲以下女性為主要發生族群。  莫德納疫苗 常見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疲勞、頭痛、肌肉疼痛、畏寒、關節疼痛以及發燒。其中最致命的副作用為『心肌炎』,易好發於年輕男性,不過發生率極低。  本團隊招募了50 位受試者,分成施打AZ疫苗以莫德納疫苗兩組,兩組皆在接種疫苗後服用 大砂草複方濃煎液第一劑 ,並在八小時後服用煎液第二劑,其中AZ組的副作用有明顯降低,無出現噁心症狀;而莫德納組除了副作用明顯降低外,也無出現肌肉痠痛、畏寒以及發燒等症狀,因此可得知大砂草複方可有效降低因疫苗所造成的不適感。 如圖下: AZ   (服藥前) 服藥後 莫德納 (服藥前) 服藥後 頭痛 (52.7%) 11% 頭痛(64.7%) 6.25% 疲勞 (53%) 8.8% 疲勞(70%) 12.5% 肌肉疼痛 (43.9%) 17% 肌肉疼痛(61.5%) 0% 畏寒 (32.2%) 17% 畏寒(45.4%) 0% 關節疼痛 (26.6%) 0% 關節疼痛(46.4%) 0% 發燒 (40.1%) 14.7% 發燒(15.5%) 0% 噁心 (22%) 0% 因此,本研究透過 『大砂草複方』 來治療接種疫苗後的不適,內含 大黃 (可用於消炎以及止痛)、縮砂仁、炙甘草、白芷、黃芩(治療局部發炎症狀)、 細辛根 (用來止痛及麻醉,抑制炎症的發生)、 天花粉 (可抑制病毒在人體複製), 金銀花 (有抗發炎及退燒的效果,可抑制因免疫反疫而造成的血栓反應),等中藥材來抑制接種疫苗後的發燒、頭痛…等症狀,甚至預防血栓的發生。但仍建議至院所給醫師把脈評估後開立服用。 *水藥方煎法: 經中醫師評估開立大砂草複方後,使用大同電鍋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後煮約三十分鐘,製作出大砂草複方濃煎液,約為150ml,此為第一劑濃煎液。經過八

疫情延燒讓身心焦慮爆表! 中醫師三穴道就改善症狀! / 東港院 蘇英碩醫師

從今年五月以來,因為新冠肺炎在台擴散,人們對於未知的疾病有不確定感,易產生不安的情況。隨著疫情升溫,政府宣布三級警戒,期間長達兩個多月,民眾也必需在家防疫,長時間無法外出購物或出遊,身心焦慮的情狀嚴重,頭痛,胃痛,失眠等等情況也跟著伴隨而生。 中醫師推薦三個可減緩疫情期間焦慮的穴位給大家參考!  ※ 穴位以拇指指腹按壓5-10分鐘,有痠脹感為佳。 #內關穴 • 穴道位置:  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 按摩效果: 寧心、安神、和胃、寬胸、降逆、止嘔。  內關穴是十總穴之一,在情緒緊繃時,可以輪流按壓雙手腕內側的內關穴,可以有效減心情緊張,焦慮的症狀。  #神門穴 • 穴道位置:  腕部腕掌橫紋上,尺側腕屈肌腱橈側凹陷處,當豌豆骨後方。  • 按摩效果:  安神寧心,清火涼營,清心熱,調氣逆  神門穴屬手少陰心經原穴,與心神相應,故名。按壓神門穴可以減緩失眠、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等等症狀。  #湧泉穴 • 穴道位置: 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後端連線的前1/3折點。  • 按摩效果:  泄熱、降火、開竅、蘇厥  按摩湧泉穴有醒腦開竅的效果,民眾也可以在睡前泡腳15-20分鐘,刺激血液循環,有幫助睡眠的功效。  另外介紹三個因為焦慮所衍生不適症狀的按摩穴位。 ※ 穴位以拇指指腹按壓5-10分鐘,有痠脹感為佳。  1.印堂穴 兩眉心之間,可以減緩前額痛,眩暈,失眠  2.太陽穴 兩眼外側約一指處,可減緩頭痛,眩暈  3.中脘穴 肚臍上四吋處。可減緩胃痛,腹脹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