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2的文章

減重好幫手:INBODY / 潮州楊舜雯醫師

Inbody身體組成分析儀是利用生物電阻抗導流測量身體的各種數據,包括水分、肌肉、體脂肪、內臟脂肪等,藉此了解自身狀況以進一步規劃健身或減重策略。  一、「肌肉脂肪分析」  此欄圖表多數人顯示為 C字型 ,表示 脂肪偏高、肌肉量不足 。常見於久坐不喜運動、稍微動一下就出汗及喘、四肢偏瘦卻有小腹的 泡芙型人 ,這類在中醫屬於虛胖,建議搭配有氧運動提高心肺,並透過增肌減脂的訓練以I字形為目標,甚至更進一步達到體態健美的D字型。特別注意若骨骼肌小於正常值應注意“肌少症”的問題,必須多補充蛋白質以及依個人體能適度訓練。  C字型 D字型 I字型 二、「肥胖診斷」  體脂肪率男性>25%、女性>30%則視為肥胖 ,可與內臟脂肪互相參照。適度的內臟脂肪可作為臟器間的保護,然而過高則表示在腰圍有較多脂肪累積,出現腰臀比例失衡的 蘋果型 身材,常合併基礎代謝率下降,甚至有 脂肪肝、代謝症候群 的風險,容易 提高心血管疾病甚至中風等慢性病的機率 ,也有育齡婦女因此導致 月經不規則 甚至 不孕 的例子。  三、「肌肉平衡」  肌肉分布與工作型態習習相關,有些人上半身較強壯或下半身肌肉特別發達,建議訓練時不可偏廢。五十歲以上須著重下半身的肌肉訓練,因為膝關節逐漸退化時,大腿肌肉就相對重要。而肌肉與脂肪比例都很高的人屬於 肌肉型 肥胖,其基礎代謝率高,只要控制飲食配合提高柔軟度的伸展運動,加以合適的中藥就能看到進步。  透過INBODY我們能更清楚骨骼肌肉及脂肪的分佈,了解整體健康的樣貌。建議雙週至一個月測一次,保持固定狀態會更有意義(例如避開經期、先空腹三小時、上完廁所後)。經由與醫師討論策略,慢慢調整腳步往目標前進,看到自己愈來愈進步也會更有信心。 歡迎大家到馬光醫療網的各分院檢測,進一步了解自身的健康。

中醫調理,從生活增加小兒抵抗力 / 崇學院 黃千瑞醫師

面對新冠疫情的蔓延,縱然小朋友染疫多為輕症與無症狀感染,但是新聞媒體時不時報導腦炎奪走小寶貝生命,又或是染疫兒童中出現侵犯身體多系統的發炎性疾病,被統稱為 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MIS-C) ,每每都讓許多父母親心驚膽跳,到底我們要如何來增加小朋友抵禦疾病的能力呢?  中醫認為,小朋友的生理特點為「心肝常有餘,肺脾腎常不足」、「陽常有餘,陰常不足」,因此我們都會著重在於 補肺、補脾、補腎 。常見的處方有 西洋參、黨參、玉屏風散、桂枝湯、小建中湯、四君子湯、肥兒八珍湯糕 等,都是這類保健處方。可是呢,要叫小朋友乖乖吃藥似乎有困難,因此除了喝湯藥之外,像是 夏天貼三伏貼、冬天貼三九貼 ,都是在身體相對應的穴位藉由中藥丸粒的刺激,達到改善體質,來提升免疫力。  還有,我們鼓勵家長們幫小朋友 「捏脊」 。其實捏脊很簡單,我們 使用雙手大拇指、食指、中指,沿著背部脊椎骨兩旁輕輕合捏肌膚,沿著脊椎骨自下而上(由尾骶骨至大椎穴),邊捏邊交替前進。 膀胱經是人體十二經絡中最長的經絡,穴位包括:肺俞、心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腎俞、膀胱俞、大腸俞、小腸俞,每一個俞穴對應一個臟器。 捏脊是透過刺激背部膀胱經合督脈、升提陽氣、調和氣血,是適合兒童的居家推拿方法。 不過根據經絡按摩「順經為補,逆經為瀉」的原則,順督脈自下而上捏脊的目的是昇陽,屬補法。下捏脊順序跟上捏脊相反,逆瀉督脈,有清熱瀉火通便之效,像用於發燒時,屬於瀉法,平時多用於實熱證,不同手法有不同差異,還是建議諮詢中醫師唷。 其實提升免疫力也要從生活中做起,常曬太陽、補充水分、睡眠充足。  1.我們還是會建議小朋友 每日曬太陽約15~30分鐘 ,疫情期間還是可以到空曠人少處曬曬太陽,陽光可以幫助身體合成維生素D。國外研究報告指出維生素D具有免疫調節作用可以抵抗外來病毒細菌攻擊。  2.另外就是要請家長協助小朋友 多喝水 ,現在好多小朋友都不喜歡喝水,經常腹脹肚痛來求診,然後一問都三四天才解便。又或者小朋友口乾舌燥唇紅,甚至還有小口臭。而且呼吸道黏液水分足夠,才能保護並清除病毒。  3.五歲以下小朋友請父母親讓他們 早點上床 就寢,其實晚上 九點多 就可以睡覺了,身體的生長激素是在熟睡期間分泌,睡飽才不會影響發育。

水腫退散,不藏私妙方讓你恢復纖細體態 / 尚揚院 陳柏太醫師

「阿太師,我的腿肉肉的很難看,可不可以讓它快點消風?」 夏日即將到來,換穿清涼舒適的短褲短裙和涼鞋,又擔心水腫令人尷尬,希望腿部曲線更好看(今年氣溫提前飆升,女性恐慌思維的對話也提前展開...)面對大眾需求,阿太師把經過證實有效的方法給大家參考,一起瘦身瘦腿、消水腫吧~  消腫技巧1:調整飲食  • 適量喝水 :喝水越喝越腫?剛好相反!適量地補充白開水反而有助於代謝,千萬別怕水腫就少喝水哦,增加罹患三高和尿道發炎的風險。  • 減少「生冷飲食」妨礙身體代謝 ,包含:手搖飲、冰品、寒性瓜果、生魚片…等,此外,易生濕氣的糕點、牛奶、啤酒、油炸類也要盡量避開。 把握適量即止的原則,一周至多食用1~2次是可負擔的。 我們也可以攝取幫助排濕氣的食物,如薏仁、玉米鬚茶;酌量的生薑、辛香料能升發陽氣、排寒濕(應在上午食用);而玫瑰、洋甘菊、百合等泡茶,則可以消"氣腫";另外台灣人常吃的四神湯(蓮子、芡實、茯苓、山藥),同樣有調理脾胃、排濕氣的效果,且性質溫和,適合作為藥膳。  消腫技巧2:腿部按摩是保養的重點  先以質地輕盈的體霜(或精油),均勻塗抹在腿部,接著用指腹或滾輪、按摩板,貼著肌膚,從大腿根部開始,由 上往下做單一方向順推(先推大腿內側再推外側) ,每天睡前按摩五分鐘,就能達到助眠、雕塑曲線的效果。通常1~2個月後有感,肌膚變得相當白皙細緻。  消腫技巧3:多運動、留意作息起居  • 多運動 :水腫不是病,"沒時間運動"才是。不論是散步、慢跑、還是有氧舞蹈、瑜珈,濕氣隨著汗水排出,當你專注在運動和呼吸,會完全忘掉煩惱,身心變得更強壯,那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  • 少熬夜 :熬夜傷心腎、循環差易生濕氣,應盡早就寢、少熬夜。  • 留意環境濕度 :另外也要留意,減少暴露在潮溼的環境中,這是常被低估的。  消腫技巧4:醒醒吧,生病了趕緊看醫生  「為什麼別人做有效,我做就沒效?」很多人忽略, 水腫其實是一種全身性的代謝問題,可能來自內分泌失調、心理因素、或是過敏。    最近阿太師在治療水腫有蠻多好消息的,治療隔天水腫退去,肌膚彈性也增加了,且外觀不易有皺紋。請尋求家庭中醫師,了解自己適合的方法,對證下藥。你可以回到自己喜愛的樣子,並且單純享受對別人好的自己。 ✎Epilation photo created by diana.gr

長新冠咳嗽咳不停,中醫教你止咳妙招 / 崇學院 黃千瑞醫師

小愛一進診間就說:「千瑞醫師,我上個月確診,可是到目前就剩下咳嗽沒有痊癒,喉嚨搔癢,不定時想要咳嗽,只有早上起來一點點白痰,其餘也都沒有痰或喉嚨痛,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幫我舒緩?」  不管是長新冠還是感染當下,很多人最難受的症狀就是 咳嗽 了!《黃帝內經.素問.本病論》提到:「民病溫疫早發,咽嗌乃乾,四肢滿,肢節皆痛。」描述的其實跟新冠肺炎的病程很接近,從我們的咽喉入侵,出現呼吸道症狀,咽癢咳嗽喉痛有痰,進而全身四肢緊繃痠痛感。而康復後仍有慢性咳嗽,在中醫的概念裡,代表 身體仍有「熱邪」未完全清除,且同時伴有氣虛陰虛症狀。 若已經沒有嚴重喉嚨腫痛,我們常會使用藥物「 銀翹散 、 桑菊飲 、或 沙參麥冬湯 」去滋陰清熱。  但如果要從平常的飲食調養來緩解咳嗽呢?千瑞醫師建議民眾可以諮詢中醫師從生活中取材,當喉嚨已經不痛且沒有痰時,例 如百合、山藥、銀耳、梨子、西洋參、沙參、玉竹、麥門冬 等,這些都是很棒的潤肺食材。提供兩個潤肺食譜。  1.百合蓮子銀耳湯 將百合、蓮子、銀耳洗乾淨,放入鍋中同煮,可依個人喜好酌加紅棗、枸杞、冰糖來調味。  2.冰糖燉梨 將水梨或雪梨洗淨後,橫切上方頭部,放入碗中,挖空中間果核,將冰糖撒入果肉中,放入電鍋蒸煮半小時,梨子會自然出水,梨汁連同果肉一起食用。  又或者,千瑞醫師跟大家分享兩個肺經穴位,少商穴及魚際穴。  1.少商穴 不少確診者會出現喉嚨痛,可按壓「少商穴」,位於大拇指外側,距離指甲角旁0.1寸處,以指甲尖掐按30秒,放鬆一下再繼續按,按壓穴位時會有微微痠脹痛,可以緩解喉嚨疼痛的症狀,或是喉嚨緊繃感。  2.魚際穴 咽喉搔癢或咳嗽,可以多按壓「魚際穴」。攤開手掌,掌心靠近拇指處有一塊豐隆肌肉形似魚腹,稱大魚際(肌),此處肌肉色較白,與手背肌色有差異,而拇指根部與手腕連線中點(第一掌骨中點),就是魚際穴。魚際穴為手太陰肺經的滎穴,「滎主身熱」,五行屬火,用於清肺熱、止咳喘,如果平素容易口乾舌燥民眾也可以多多按摩此穴。

胃食道逆流別怕,中醫來幫你 / 意凡院 何盈穎醫師

門診常常遇到病人抱怨覺得喉嚨卡卡的有異物感,咳不出也吞不下,甚至喉嚨癢、有灼熱感,這可能是所謂的 胃食道逆流 。  臨床常見例如 咳嗽、咽喉有異物感、吞嚥困難 、常常需要清喉嚨、喉嚨灼熱刺痛、聲音沙啞等。主要致病原因如下:  1.肥胖: 研究顯示,肥胖者可能會造成胃和食道交界處的型態改變,導致下食道括約肌(loweresophageal sphincter, LES)的壓力降低,影響括約肌收縮的功能,增加胃酸上逆的機會。  2.飲食習慣: 吃東西速度太快、含糖飲料、高脂肪食物皆會延長胃排空的時間;辛辣食物則會直接刺激下食道黏膜引發發炎反應,造成咽喉及心窩有灼熱感。由於胃排空的時間大約需4小時,習慣吃消夜的族群因為吃完東西不久就躺下睡覺,而且當下胃會產生較多胃酸來消化剛吃進去的食物,故更容易引發胃食道逆流。  3.睡姿: 避免右側躺。結構上由於胃位於腹腔的左半部,食物進入胃的方向則相對偏向右邊,右側躺的姿勢會放鬆下食道括約肌造成胃食道逆流;睡覺時採用向左側躺的姿勢,甚至枕頭稍微墊高,可藉由重心讓胃酸與食物比較容易停留在胃本體。  中醫方面大致可將胃食道逆流分為 寒症 和 熱症 ,詳細診斷及用藥方法須經由專業醫師評估後而定,切勿自行亂服藥,若上述習慣調整後症狀沒有改變,則必須立即就診,避免 因為胃酸長期刺激黏膜組織而造成癌化的可能。 ✎ Medical vector created by storyset - www.freepik.com

後疫情時代的身心保健方式 / 光華院 吳奕璇醫師

隨著疫苗覆蓋率的上升、確診者99%以上都是輕症以及病毒不斷變種,現在對於新冠肺炎的大方向漸漸轉為將它視為一般流感來處理,也唯有這樣才能慢慢回到疫情前的日子。 但是過慣兩三年草木皆兵的日子,民眾的心情難免一下子就轉換過來,臨床上也遇到許多因為擔心疫情而失眠、焦慮、反胃等的患者。除了請大家配合政府的政策 打疫苗、勤洗手 之餘,自己在日常生活可以增加那些自保、提升免疫力的方式呢?   中醫有言:「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只要好好 養足正氣(免疫力) , 外在的邪氣(病毒、細菌)就沒有趁虛而入的機會 ! 以下介紹三個穴道按摩、放鬆方式,可以讓大家在通勤、洗澡、上班等各種時候想到就按摩一下,舒緩情緒的同時也可以提升身體的正氣喔!   1.按摩合谷穴  位在雙手虎口的合谷穴屬於大腸經的穴位。 「面口河谷收」 ,有關頭面部的問題: 頭痛、咽痛、流鼻水、發燒、感冒 …等等問題都可以透過治療合谷穴來舒緩,是大家一定要知道的穴道喔! 平時想到的時候就可以用 拇指、食指 分別按摩兩手的合谷穴,達到微痠脹的感覺就是刺激到穴位囉!  2.背部多曬太陽  在我們人體的背部有一條相當重要的經絡,它的走向從頭頂貫穿到腳部,他的名字正是跟太陽有關的 足太陽膀胱經 ,這條經絡可以說是統整身體陽氣最重要的經絡之一。 現在的天氣由春往夏正是需要鼓動身體陽氣的時刻,可以趁 傍晚 或 清晨 太陽還沒那麼強的時候背對太陽,讓膀胱經接收來自太陽的能量,只要達到身體感覺暖烘烘的程度就可以,每天都這樣做的話,人體的陽氣自然就會旺盛!  3.按摩耳朵,洗澡時多用熱水沖耳朵  根據 生物全息律 ,耳朵就蘊藏著身體各部位的對應穴道,運用零碎的時間可以 雙手搓熱捂 在耳朵上,然後再慢慢以自己可以接受的力道按摩耳朵,洗澡時也可以用適當的 溫水沖耳朵 ,如此一來就可以達到耳穴的刺激與放鬆。因為擔心疫情的 焦慮、失眠 等情況也可以獲得緩解喔!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疫情肆虐,中醫茶飲可提升免疫力 / 佑昌院 陳昭仁醫師

國內疫情嚴峻,新冠病毒不斷有新的衍生型,以致於疫苗防護趕不上病毒演進的速度;確診的症狀從 肌肉痠痛、疲勞等症狀,或只是流鼻水、鼻塞的「小感冒」症狀 ,還有人是 「完全沒症狀」 的狀態,表示新冠病毒已經開始變異,已經無法用單一症狀來判斷自己是不是感染。 目前變種病毒目前研究則指出, 老年人、慢性疾病 這兩類族群得到新冠肺炎後比較容易出現重症,推測老年人或慢性疾病病人因為免疫力比正常人低,所以在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時比較容易引發重症和危重症。常見的慢性疾病病人包含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中風)、腎功能不全、慢性肝病與癌症的病人 。 現代醫學在研究病毒株變異、症狀分類與統計數據上有其嚴謹精確的防疫策略,而中醫在防疫上仍有許多可協助之處,目前台灣清冠一號方已可健保給付,在防堵疫情上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確診造成生活經濟上的不便與負擔,仍是許多民眾的最困擾之處。 如何避免自己成為確診的高危險群,中醫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的提升免疫力思維,指的就是當我們正氣(相當於目前西醫所謂的免疫力)處在正常的狀態,可以避免外在疾病的侵襲,有點像是在身體提供一層防護罩的概念,甚至達到 「扶正祛邪」 , 從增進自身的保護力的治療思維,不僅可以減少確診機率,也可以進而避免或治療其他疾病。 根據中醫的生理學,「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意指我們飲食後五臟六腑的正常運作機制,只要一個環節出錯,就會引發一系列的疾病產生,像是新冠病毒重症或後遺症主要產生 肺部 病變,中醫治療上除了有清冠一號直接抗病毒治療,也可以透過修正陰陽氣血的正常運作,回復身體機能已達到防疫的功效。 在中醫的觀念上, 消化功能 就像是身體的能量提供者 ,飲食進入腸胃道後,經由一系列的「分清降濁」的處理後,可以將能量提供給其他臟腑使用,並將代謝廢物正常排出,因此提升或改善脾胃功能是提升免疫力重大的一環,像是 由黨參、茯苓、白朮、甘草所組成的四君子湯 ,就是一帖中醫常用 健脾益氣 的處方,脾屬土,就像肥沃的土壤才能孕育出無限的生機;而另外常見的 黃耆 ,則是入脾肺經,可以補氣升陽,益衛固表,尤其中醫說「肺為嬌臟」,外在的病邪(像是感冒、或新冠病毒)最常出現肺部呼吸道症狀,這時候黃耆就是一個很好防護藥物。 中醫常言:「用藥如用兵」,臨床配

夏至梅雨季,體內外濕氣如何排除? / 尚揚院 巫佳穎醫師

每年6月21日~22日為夏至節氣, 夏至時節正是「梅雨」季節,江南梅子黃熟期,空氣非常潮濕,冷、暖空氣團在這裡交匯,並形成一道低壓槽,導致陰雨連綿的天氣。此時天氣悶熱、陰雨不斷,空氣中濕氣較重,而人則易感受濕邪。一旦脾陽為濕邪所遏,超出脾胃適應能力,就會產生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脘腹脹滿的「濕邪」。   「濕」怎麼形成的呢? 1. 吃了過多的甜食、油膩物,消化不了,堆積成濕。  2. 平時沒有多吃,但本身內臟的消化能力不足,吃一點就膩住了,也會成濕。  3. 環境、季節因素的等外在因素形成的濕。  如何除去身體的「濕」?  1. 在夏日,每天必須喝2000cc 的水,增加身體水分的代謝,降低濕在體內累積。  2. 減少服用冰品、甜食、含糖飲料,甜味的食物會阻礙脾胃的運化,累積於脾胃。  3. 多運動多流汗,增加全身血液循環,加速身體水分的代謝,降低濕在體內累積。  4. 多服用薏米紅豆粥 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薏苡仁是一種藥食兩用中藥,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胃經,具利水滲濕、除痹消熱、健脾止瀉之功,是健脾祛濕佳品。 紅豆,在中藥裡稱「赤小豆」,性味甘平,入心經,具有利水滲濕,除心火,健脾益胃,是夏日消暑聖品。 5. 忌吃辛辣烤炸食物,夏日心火旺盛,濕濁體內,易形成熱痰,而造成痰濕在體內不易散去。

頻尿超困擾嗎?中醫有解方 / 崇學院 陳寳文醫師

醫師,我最近好 頻尿 喔,大約半小時就上一次,尤其是在接近考試或著報告的時候更頻尿。經由中醫望、聞、問、切等四診完後,先排除泌尿道感染確定該名患者為 「膀胱過動症」 。  膀胱像顆彈性極佳的水囊,可以儲存350cc以上的液體,甚至到500cc也不會滲尿。腎臟每小時會製造70~100cc的尿量,正常排尿頻率約3小時一次。現今社會步調快,一般民眾也會被訓練出 「肝氣鬱結」 易緊張、急躁、焦慮的個性,這就是典型膀胱過動症好發的高風險族群。門診上除了會依據病人證型給予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等合適的藥物搭配針灸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關元、氣海…等穴道之外,衛教更是重要。  衛教上要注意的事項 1.睡前先從靜坐10分鐘試著讓腦袋放空,逐步加至30分鐘,因為膀胱括約肌主要靠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收縮與放鬆,維持其穩定度。易緊張的人,自律神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平衡性較差,更易頻尿。  2.有些患者想說「已經頻尿了,乾脆水喝少一點就不會頻尿。」這反而有可能①造成泌尿道感染;②飲水少、排尿多,反而會讓血液變得黏稠而造成心血管問題。筆者 建議每天攝取2,000cc水分,慢慢喝。  3.膀胱訓練: 排尿習慣的改變及養成才是根治膀胱過動症的關鍵,刻意延長上廁所時間。例如,原本每小時要上一次廁所,改成90-120分鐘,以每3小時上一次為最終目標。記得膀胱容量可以靠自我復健練改善。  4.運動: 「肝氣鬱結」的人一定要多運動,可做核心運動強化骨盆腔肌群;平時沒事站著、坐著都可以做「凱格爾運動」:夾緊肛門周圍及會陰部肌肉,反覆練習收縮。強化骨盆底肌,可有效改善膀胱問題。  5.飲食上要避免咖啡、茶等利尿的飲料,甚至連含咖啡因的巧克力也要少吃。

疫情持續 清冠一號非必備-藥師教你如何增加抵抗力 / 成功院 林佳境藥師

這幾星期Covid-19疫情迅速擴散全台,「清冠一號」成了大家閒話家常的關鍵字,許多人誤以為吃了能夠預防染疫、提高免疫力,因此到處詢問哪邊可以購買、哪邊看診後醫師可以開立‧‧‧這邊來告訴大家真相是: 清冠一號是中醫師處方藥,需由中醫師診斷臨床症狀後開立,做為治療新冠肺炎患者所使用 ;再者,清冠一號藥性偏寒涼,健康的人吃了有可能引起腸胃不適、上呼吸道不適等症狀,還有可能降低自身免疫力,因此也 不是用來預防使用 。  接下來教大家七大方式來提升抵抗力,這些適合每一個人,不管是健康的你、輕微感冒的你、或是確診的你,一開始可以每天挑選至少三個類別去嘗試,慢慢地變成習慣後,可以再增加去實踐! 那當然在疫情期間,仍要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不群聚,以達到免疫平衡的健康目標。  一、保健食品 1.Vitamin C  2.接骨木莓  3.牛樟芝  二、中藥茶飲 這邊提供國家中醫藥所防疫茶配方:  黃耆三錢、桂枝二錢、桑葉三錢、薄荷三錢、魚腥草三錢、生薑三錢、紅棗五枚(揑破)、甘草二錢  可將藥材置於鍋中加入2000~3000 mL的水,用大火煮沸,改小火熬煮約15分鐘即可熄火,濾出藥汁,當茶飲用  *注意事項:肝炎及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不宜使用  三、飲食 1.盡可能每天 均衡飲食 ,攝取此六大類食物:全穀雜糧類、乳品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2.選擇 原型食物 ,少吃加工食品  3. 減少使用含糖分 的調味料,如海鮮醬、蠔油、茄汁等  4. 減少食用油炸類、炭烤類餐食   四、穴道按摩 按摩此三穴道可調理脾胃、補氣注陽、扶正祛邪,增加抵抗力  1. 足三里 :膝蓋外側下方3吋位置  2. 關元穴 :肚臍下方3吋位置  3. 湧泉穴 :腳底板前1/3處  五、生活習慣 1.每天至少補充 2000c.c.水分   2.保持 充足睡眠(7-9小時) 六、運動 可以循序漸進慢慢養成規律運動習慣,達到一星期至少三次,可選擇有氧與肌力間隔,舉例來說星期一(有氧)、三(肌力)、五(有氧)運動。  1. 有氧運動 :快走、慢跑、條繩  2. 肌力訓練 :深蹲、棒式  七、放鬆身心 1.泡澡、泡腳  2.冥想   這邊分享給大家舉例的Check list表格,可以檢視有沒有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