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2的文章

馬光健康網搬家囉!

  「寶貝上學了,怎麼預防 #MIS_C?」 「#腦霧 該怎麼辦?」 「#頭痛、#失眠、#腹瀉,都是 #自律神經 搞得鬼?」 「什麼?按這2個穴道可以保養頭髮」 「#閃到腰 該怎麼辦?」 (\_/)​ ( •_•)​ />> 💻>中醫師撰寫的保健資訊> https://bit.ly/3x7M9hv 希望透過簡單易懂的 #食療茶飲、#穴道按摩、#作息指引, 讓每個人在家都能輕鬆自我保健 👶👧🧒👦👩👩‍🦳👨‍🦳  趕快加入我的最愛😍

康復後又失眠,該怎麼辦?中醫師教你克服長新冠失眠後遺症 / 光華院 謝家誌醫師

隨著確診者相繼解隔離,中醫門診出現因為「新冠後遺症」求診的患者,睡不著的確佔了很大一部分。根據經驗,新冠後遺症的失眠可分為三型。  第一型是 累到睡不著 ,通常合併疲勞及食慾下降。以中醫來看屬於 「氣虛」 範疇,代表生病之後身體的能量不足,累到連睡覺的力氣都沒有。此時中醫會用「補」的方式來處理,臨床上常用 補中益氣湯、酸棗仁湯 來處理,效果很好,治療後我們身體會充滿能量,白天精神好,晚上睡得好。  第二型是 緊張到睡不著 ,通常合併 胸悶心悸 及 肩頸僵硬 ;這個在中醫來講屬於 「心陽不足」 ,簡單來說就是被這個病嚇到了,擔心會傳染給家人、擔心後遺症、擔心朋友同事鄰居的異樣眼光,焦慮到睡不著或是壓力大到睡不著。這一型跟自律神經失調最相近,中醫會用 四逆湯、真武湯、吳茱萸湯 來處理,讓我們可以對抗壓力,不再焦慮,正向思考,自然就會好睡。  第三型是身體有一般人常說的 「虛火」 ,通常會發生在確診時有發燒高熱的患者身上,虛火引發的失眠會容易睡睡醒醒,睡不安穩,身體在下午晚上還會覺得發熱,手心腳心也會發熱,但明明體溫怎麼量都是正常的。這一型的我會用 引火湯、防己地黃湯 來處理,一方面 補虛 ,一方面 降火 ,吃藥後我們就可以一覺到天亮。  改善後遺症,這些都能有幫助!  1.生活作息  多出門活動,輕量的有氧運動像散步、快走、腳踏車可以幫助睡眠。睡前避免使用3C產品,也要減少睡眠時受到外界噪音及光源的影響,營造舒服的睡覺環境。  2.飲食  減少攝取,油炸、燒烤、咖啡因、酒精這些刺激性的食品;多攝取 香蕉、藍莓、燕麥、雞肉 ,這些食物能夠幫助產生更多的快樂因子「血清素」,血清素會讓我們的身體有愉悅的感覺,有放鬆的效果,可以助眠、抗焦慮。  3.中醫茶飲  • 材料 :浮小麥30克,甘草8克,大棗5枚  • 煮法 :用600cc的水煮成300cc,可以幫助我們穩定情緒,平衡自律神經。 Photo designed by Freepik

不只冬季,夏季也適合進補 - 除濕、補脾胃正當時 / 鳳山院 李映芷醫師

炎炎夏日,暑氣逼人,高溫高熱導致體內調控溫度失常,容易出 現中暑 的現象:感覺到身體熱、頭暈、頭脹、噁心想吐、疲倦等不適。暑熱容易耗氣傷津,「汗為心之液」,身體流汗過多,容易出現心煩、口渴、疲倦等狀況。 常出門後流大汗,回到冷氣房,溫度降低使得表面毛細孔收縮,無法散熱,時間久了,身體的 「濕」 和 「熱」 排不出去,感覺疲倦、頭昏沉、身體重著,加上身體感覺熱,想喝生涼冷飲、吃冰、喝冰水,水分代謝更加不良,喝了水無法解渴,也容易引起腸胃不適、身體水腫, 「濕氣」 更加不容易排出。  破除迷思:不是冬天才能進補  除了多補充水分外,其實夏季也能進補。夏季是個生長旺盛的季節,順應四時的養生之道,利用夏季陽氣旺盛時養陽氣,「冬病夏治」,利用夏季好好強固身體,增加身體機能,迎戰冬天。補的方法要正確, 冬天以溫補為主,夏季以涼補為主 。夏季養生補養,藥材或食材多以 健脾、除濕、益氣、養陰 為主。  暑熱氣虛,夏季常見進補藥材  暑熱容易耗氣傷津,身體津液流失過多,容易產生氣虛的狀況。 • 益氣: 黃耆、黨參等。  • 養陰: 麥門冬、蓮藕、百合、玉竹、蘆根等。  改善濕熱體質,夏季常見進補藥材  暑多夾濕,脾胃為後天之本,脾主運化水濕,脾胃消化功能不好,水分代謝不良,濕氣難排出,身體消化功能差,長久下來影響身體機能狀態。健脾能幫助腸胃機能,幫助身體代謝運化水濕。  • 補脾、除濕: 薏仁、山藥、茯苓、芡實、白朮、蓮子等。  夏季進補推薦藥膳與茶飲  • 四神湯: 健脾胃、除濕,改善消化問題。 山藥、茯苓、蓮子、芡實,可以再加上薏仁,煮湯,也可以加米煮成粥。  • 茶飲: 益氣養陰。 黃耆5錢、黨參3錢、麥門冬2錢、玉竹2錢、百合2錢,五味子1錢,加水1000ml,煮約10-15分鐘。  夏季推薦穴道按摩  平時也可以多多按摩「百會穴」、「足三里穴」、「陰陵泉穴」進行保養。  • 百會穴: 位於頭頂正中央,兩耳尖畫一條線,兩眉心到頸後畫線,兩條線交點位置,「頭為諸陽之會」,刺激百會,有助於恢復精力、益氣醒腦、調節身體機能。  • 足三里穴: 又稱「長壽穴」,胃經穴位,在膝蓋外下方,往腳踝下延伸手4指寬的位置,能保健脾胃,增強免疫力。  • 陰陵泉穴: 膝蓋內下方,從膝蓋往小腿會按壓到脛骨緣凹陷處,具有除濕健脾胃功效。  李映芷醫師提醒您,進補要分清楚體質,進補前先請教專業的醫師。

夏日蚊蟲叮咬好困擾?中醫師教你製作防蚊包 / 尚揚院 高慈婷醫師

我們都有被蚊子叮的經驗,也聽過各種有關蚊子叮人的都市傳說,像是體溫偏高、酸性體質、只愛吃肉,不喜歡吃菜、O型血的人比較容易被叮等等,究竟蚊子「叮」上的獵物,都具備什麼樣的特質呢?  吸引蚊子叮咬的4大關鍵因素:二氧化碳、體溫、體味和顏色  那麼,就要從蚊子觸鬚的構造說起啦!蚊子的觸鬚附有感覺毛,毛上化學感受器的神經細胞,能偵測空氣中分子濃度的細微變化。   2015年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研究團隊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的論文中提到:蚊子遠在100公尺外,就能偵測到人體產生的 二氧化碳 ,人類呼出二氧化碳的濃度約為4%,比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高出一百多倍。  經由感受器,蚊子很容易能夠找到發出二氧化碳的位置。一旦與目標距離拉近到20公分,牠們則會主動接近攝氏37度、具有體味,像是 汗液 成分中有乳酸、尿酸、胺基酸, 腳臭 會散發出戊酸,甚至是 芳香劑、香水 ,以及顏色 深色 的物體。  因此 「新陳代謝高的兒童、體溫高的孕婦,易出汗、愛喝酒或碳酸飲料,有腳臭以及有特殊氣味的人」 較容易成為蚊子的「獵物」。  破解迷思:愛吃肉,真的比較容易被蚊子叮嗎?  「體質酸鹼理論」捏造者Robert O. Young,已在2018年被美國法院判賠1.05億元美金,宣告終結這場十多年來的騙局。事實是:只要你的腎臟和肺臟功能正常,血液pH值就會永遠恆定在7.35~7.45,飲食並不會改變人體酸鹼質的恆定,所以下次 別再說被蚊子叮,是因為體質太酸啦!   從中醫角度來看,「濕熱體質」和「陰虛內熱」體質,最容易招蚊子叮。  愛吃辛辣、油膩、重口味,以及常喝手搖飲、菸酒過多的人,體內容易生濕、鬱而化熱,濕和熱結合在脾胃中,會阻礙氣機運行,形成 濕熱體質 。   • 濕熱體質的人  大多怕熱、易出汗、舌苔黃膩,常口苦口乾、口臭、眼乾目赤、四肢常感沉重,睡多久都感覺不夠,而小便量少偏黃、大便偏軟,容易黏馬桶,便後肛門有灼熱感。另外,濕熱體質的女性,臉部出油較多,容易長暗瘡及粉刺,私密處白帶則偏黃、味道重。  有上述濕熱情況的人, 飲食宜清淡 ,少吃燒烤炸辣、重口味、甜膩、滋補及偏熱型食物,如奶茶、咖啡、冰啤酒等,水果類亦要避免荔枝、芒果及榴槤,以免加重濕熱症狀,增加被蚊叮的機會。若要加強清熱利濕方面,

夏日保養這樣做,不用擔心中暑找上門 / 橋頭院 許朝貿醫師

炎炎酷暑加上疫情升溫讓很多人只想待在家裡吹冷氣來避暑防疫,什麼地方也不想去。加上天氣熱,民眾多會吃冰、喝冰水、冷飲。這樣「冷上加冷」的狀況,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就會容易患上 「冷氣病」 。例如容易 皮膚癢、流鼻水、打噴嚏、眼睛乾澀、鼻子過敏、頭痛、腹痛 等等。  想要避免冷氣病,建議夏天從室外進入室內,最好先在沒有冷氣的房間適應一段時間,再進入冷氣房,也 不要頻繁地進出冷氣房 ,然後 多喝水、飲食清淡、多補充蛋白質 ,除此之外平日可以多按摩三個穴道來保養身體,增強體內調控機制,調整身體免疫力。  風池穴   • 位置: 凹陷如池,又是風邪易侵擾的位置,故稱「風池」,位在兩側後腦髮際斜方肌旁凹陷處。   • 功效: 能清頭目,利五官七竅暢通,改善頭痛頭暈。  合谷穴  • 位置: 手部虎口併攏,肌肉凸起最高處。  • 功效: 主治頭痛、眼睛痠痛、牙痛、喉嚨痛等頭面部的疼痛,此外也有助於緩解經痛、腹痛、肩臂疼痛及預防感冒、鼻塞、過敏、耳鳴、眩暈等。  足三里穴  • 位置: 膝蓋外側下方3寸約四指寬的凹陷處。  • 功效: 調理脾胃,補益氣血增強免疫力。  夏日保養茶飲:西洋蔘生脈飲  最後附上夏日保養茶飲 「西洋蔘生脈飲」,幫你顧住元氣、生津止渴,改善疲勞、增強免疫力。  • 材料: 西洋蔘3~5片、麥門冬3錢、五味子0.5錢  • 做法: 以熱水500~800c.c.沖泡後即可飲用。

失眠、頭痛、心悸,這些都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 / 光華院 謝家誌醫師

「自律神經」是什麼?  自律神經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為它控制著我們身體中大腦無法用意識控制的功能,例如 「睡眠」 與 「消化功能」 。以「睡眠」來說,我們無法精確控制入睡或醒來的時間,所以有些人會失眠,早上也會需要鬧鐘來叫我們起床。更不要提吃完東西後,腸胃會分泌胃酸及增加蠕動以增加消化吸收,「消化功能」這個動作也是由自律神經控制的。   「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共同維持身體正常運作  自律神經包含「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如同中醫或太極圖裡面的陰跟陽,相輔相成。「交感神經」掌管興奮,「副交感神經」負責放鬆。  身體大部分的器官都有來自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的分布,以達成該器官的正常運作。緊張時交感神經會作用,就像遠古時代人類要打獵時,身體進入備戰狀態; 「交感神經」 促使心跳加速,讓我們運動能力更強、力量更大、瞳孔放大能看得更遠。打到獵物後,就輪到 「副交感神經」 作用,讓身體放鬆,腸胃消化吸收的能力增加;心跳變慢,促進睡眠休息。  現代人不用打獵,但也常因為 壓力 導致身體處於備戰狀態無法放鬆,於是就會有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況產生,比如睡不著或睡睡醒醒的 失眠 、 肩頸痠痛僵硬、頭痛、心悸、胸悶 ,以及壓力大時導致腹部不舒服,有的人便秘,有的人腹瀉的 腸躁症 。甚至是長新冠的 失眠後遺症 ,都有可能是自律神經出問題。  平衡自律神經,從按對穴道開始!  平常我們可以按摩一些讓我們可以放鬆、釋放壓力的穴位 。  首先是大家熟知的 合谷穴 ,合谷穴位在我們手背虎口的地方,也就是第一掌骨跟第二掌骨之間,拇指跟食指併攏,從肉最多地方壓下去,會有酸酸尖銳的感覺。一次按壓3秒,連續按壓3次。  再來是位在頭頂的 百會穴 ,兩個耳朵的頂端往頭頂延伸,在頭頂的中間,有一個豆子大的凹陷處,輕揉時會有脹脹的感覺。每次輕揉6秒,輕揉6次。  最後是掌管情緒的 太衝穴 ,在腳背上第一趾及第二趾縫往上延伸一個拇指寬的距離,按壓時會有酸酸漲漲的感覺,一次按壓9秒,連續按壓9次。

中醫輕盈妙方-科學中藥與針灸減重 / 東港院 李麗熒醫師

肥胖的原因不外乎 飲食過量、飲食不均衡、新陳代謝緩慢 以及 內分泌失調 等原因。 中醫治療肥胖,會根據患者的體質以及臨床的症狀來進行辨證論治,依據不同的證型給予適合的藥物來治療,大致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脾胃濕熱型 病患容易口乾舌燥、精神不佳、腹脹便秘、皮膚油膩,飲食習慣重口味且暴飲暴食,喜食甜食炸物燒烤等食物。 臨床上可以使用 防風通聖散、清胃散 等藥方來清熱健脾,如果濕氣較重可以再加上 薏以仁、茯苓 等藥物來排除過多的水份。  2.肝鬱濕熱型 此類病患常見生活壓力大,心煩易怒、情緒容易起伏煩躁不安,經常以進食來作為紓壓的方法,臨床上也會出現胸脅脹滿、胸悶不舒、睡眠不佳多夢等症狀。 這類患者可以使用 柴胡疏肝湯、加味逍遙散 等藥物來治療。  3.陰虛火旺型 常見於進入更年期的男女以及作息不正常、熬夜晚睡的病患,容易出現五心煩熱、口乾舌燥、身熱潮紅易盜汗、睡眠品質差以及大便不暢。 臨床上會使用滋陰涼血的藥物,例如: 清心蓮子飲、知柏地黃湯 等藥方來治療。  另外中醫也會使用 針灸 來治療肥胖,透過穴位的刺激可以調整身體的新陳代謝、增加熱量的消耗以及刺激局部脂肪的燃燒。  常用的穴位為腹部的 中脘穴、水分穴、氣海穴、關元穴、天樞穴、帶脈穴 等,療程每週2到3次,每次30分鐘,除了減重以外也可以修飾體態,尤其對腹部的減肥效果相當好,可以達到瘦身及雕塑的作用。

3穴道1茶飲,夏日保養這樣做 / 橋頭院 許朝貿醫師

炎炎酷暑加上疫情升溫讓很多人只想待在家裡吹冷氣來避暑防疫,什麼地方也不想去。加上天氣熱,民眾多會吃冰、喝冰水、冷飲。這樣「冷上加冷」的狀況,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就會容易患上 「冷氣病」 。例如容易皮 膚癢、流鼻水、打噴嚏、眼睛乾澀、鼻子過敏、頭痛、腹痛 等等。  想要避免冷氣病,建議夏天從室外進入室內,最好先在沒有冷氣的房間適應一段時間,再進入冷氣房,也 不要頻繁地進出冷氣房 ,然後 多喝水、飲食清淡、多補充蛋白質 ,除此之外平日可以多按摩三個穴道來保養身體,增強體內調控機制,調整身體免疫力。  風池穴  • 位置: 凹陷如池,又是風邪易侵擾的位置,故稱「風池」,位在兩側後腦髮際斜方肌旁凹陷處。  • 功效: 能清頭目,利五官七竅暢通,改善頭痛頭暈。  合谷穴  • 位置: 手部虎口併攏,肌肉凸起最高處。  • 功效: 主治頭痛、眼睛痠痛、牙痛、喉嚨痛等頭面部的疼痛,此外也有助於緩解經痛、腹痛、肩臂疼痛及預防感冒、鼻塞、過敏、耳鳴、眩暈等。  足三里穴  • 位置: 膝蓋外側下方3寸約四指寬的凹陷處。  • 功效: 調理脾胃,補益氣血增強免疫力。  夏日保養茶飲 西洋蔘生脈飲 最後附上夏日保養茶飲 「西洋蔘生脈飲」,幫你顧住元氣、生津止渴,改善疲勞、增強免疫力。  • 材料: 西洋蔘3~5片、麥門冬3錢、五味子0.5錢  • 做法: 以熱水500~800c.c.沖泡後即可飲用。 Vitality photo created by tirachardz - www.freepik.com

暑氣加濕氣,小心腸胃炎找上門 / 瑞隆院 王麒維醫師

腸胃炎是大眾耳熟能詳的一大類疾病,也是中醫臨床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症狀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瀉、發燒、全身無力倦怠……等。 為什麼會得到腸胃炎? 主因是在夏天時節由於天氣變熱甚至有下雨情況,暑熱加濕氣的加乘效應,使得脾胃無法運化體內水濕,從而累積了一定濕氣在脾胃,此即為中醫常說的” 身體濕氣重 ”,若再進一步加上 飲食不節制 ,造成了細菌或病毒感染腸胃,則急性腸胃炎就找上門來了。  該如何預防腸胃炎? 1.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平常少吃油炸和生冷的食物以及少喝酒,這類飲食會使身體產生過多的”濕熱”,而在夏天時由於外在暑濕影響,更容易讓有濕熱體質的人易於感染腸胃炎。  2.避免熬夜 晚睡甚至熬夜是造成體內溼氣重和免疫低下的主要元凶,當長期熬夜時人的心情容易焦慮不安,代謝變差。此時若脾胃受損,運化水濕能力不足的情形下,便容易使人體抵抗力變差,而病毒或細菌便容易趁此空檔侵入人體而得到腸胃炎。  3.適時紓解壓力 由於工作或生活壓力造成精神和身體隨時處在緊繃的狀態下,體內脾胃運化變差,從而濕氣加重。所以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便可以紓解壓力、提升免疫力,這也是預防腸胃炎的方式哦!  中醫講的 脾胃為人體的中樞 , 幫助運化著全身各處機能 ,若人體時不時就發作一次腸胃疾病,便要適時檢視自己的所有生活習慣,及早調養好脾胃功能,這樣同時也能預防其餘五臟六腑的延伸疾病。 Gastric vector created by macrovector - www.freepik.com

康復後又失眠,該怎麼辦?中醫師教你克服長新冠失眠後遺症 / 光華院 謝家誌醫師

隨著確診者相繼解隔離,中醫門診出現因為「新冠後遺症」求診的患者,睡不著的確佔了很大一部分。根據經驗,新冠後遺症的失眠可分為三型。  第一型是 累到 睡不著 ,通常合併 疲勞 及 食慾下降 。 以中醫來看屬於 「氣虛」 範疇,代表生病之後身體的 能量不足 ,累到連睡覺的力氣都沒有。此時中醫會用「補」的方式來處理,臨床上常用補中益氣湯、酸棗仁湯來處理,效果很好,治療後我們身體會充滿能量,白天精神好,晚上睡得好。  第二型是 緊張 到睡不著 ,通常合併 胸悶心悸 及 肩頸僵硬 。 這個在中醫來講屬於 「心陽不足」 ,簡單來說就是 被這個病嚇到了 ,擔心會傳染給家人、擔心後遺症、擔心朋友同事鄰居的異樣眼光,焦慮到睡不著或是壓力大到睡不著。這一型跟 自律神經失調 最相近,中醫會用四逆湯、真武湯、吳茱萸湯來處理,讓我們可以對抗壓力,不再焦慮,正向思考,自然就會好睡。  第三型是身體有一般人常說的 「虛火」 。 通常會發生在確診時有發燒高熱的患者身上,虛火引發的失眠會容易睡睡醒醒,睡不安穩,身體在下午晚上還會覺得發熱,手心腳心也會發熱,但明明體溫怎麼量都是正常的。這一型的我會用引火湯、防己地黃湯來處理,一方面補虛,一方面降火,吃藥後我們就可以一覺到天亮。  改善後遺症,這些都能有幫助!  1.生活作息  多出門活動,輕量的有氧運動像散步、快走、腳踏車可以幫助睡眠。睡前避免使用3C產品,也要減少睡眠時受到外界噪音及光源的影響,營造舒服的睡覺環境。  2.飲食  減少攝取油 炸、燒烤、咖啡因、酒精 這些刺激性的食品;多攝取 香蕉、藍莓、燕麥、雞肉 ,這些食物能夠幫助產生更多的快樂因子「血清素」,血清素會讓我們的身體有愉悅的感覺,有放鬆的效果,可以助眠、抗焦慮。  3.中醫茶飲  • 材料: 浮小麥30克,甘草8克,大棗5枚  • 煮法: 用600cc的水煮成300cc,可以幫助我們穩定情緒,平衡自律神經。 Asian sleep photo created by benzoix - www.freepik.com

濕疹在中醫如何處置及保養呢? / 崇學院 王子苓醫師

夏天到了,在季節交替時刻,中醫門診也陸續出現許多皮膚問題的患者:包刮汗皰疹、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等。以上每一項都是屬於「濕疹」的其中一種,濕疹其實就是所謂的「皮膚發炎」,只不過表現的部位略微不同。  濕疹依據症狀表現不同又分成 急性、亞急性、慢性及混合性 四種。 急性濕疹主要表現為水泡劇烈搔癢、並且反覆發生;亞急性濕疹則可見到脫屑的現象;慢性濕疹則因為皮膚慢性發炎而導致皮膚增生變厚。  依照各種不同時期,皮膚可以大致分成偏濕及偏乾的皮膚兩種,在中醫的用藥上也大不相同。 崇學馬光中醫診所的王子苓醫師會根據皮膚不同的狀況,使用不同的功效的中藥治療。 用藥主要分成下列三種 1.水泡較多的、偏濕性的皮膚 可使用除溼作用明顯的藥物,例如蒼朮、白朮、薏苡仁、茯苓、苦參等藥物,可以有效清除體內濕氣,讓身體多餘的水分排除,自然可以解決「水泡」-----「水」的問題。  2. 皮膚發紅、發癢嚴重或是紅腫較明顯的皮膚狀況 則應使用清熱消炎的藥物,例如;連翹、金銀花、蒲公英等,可以清除身體的熱象,降低身體發炎反應。 3.皮膚偏乾脫屑的患者 則會使用養血潤燥的方法,利用當歸、白芍、生地黃等補血的藥物,促進血液循環,使血液中的營養及水分可以到達表皮,改善皮膚乾、脫屑的現象。  除了用中藥幫助身體改善濕疹狀況外,子苓醫師呼籲大家,生活作息及日常保養也很重要,只要做到以下三件事,濕疹問題就可以改善許多。  1. 少喝冷飲(所有茶類,尤其是綠茶)、冰品、寒涼類的水果 例如瓜類、柑橘類水果。太過寒冷的食物會讓身體代謝變差,進而累積濕氣在體內。  2.少吃烤炸辣及甜食 這些食物會增加身體的發炎反應,應該盡量避免。  3.注意保濕 濕疹雖名為濕疹,但其實是皮膚發炎的反應,應該做好皮膚的保護,擦乳液、乳霜是最好的好的保護方式。流汗時也要盡量擦乾,保持皮膚清爽。 Skin disease vector created by redgreystock - www.freepik.com

埋線減重是什麼?跟針灸有什麼不同?讓中醫師為你解惑!/尚揚院 陳柏太醫師

何謂中醫埋線減肥?  中醫埋線減肥是將處理過的羊腸線 ( 即人體可吸收之手術用縫線),透過特殊針具扎進穴位,常使用與脾胃經相關的穴道,例如足三里、三陰交、關元等。羊腸線會停留在穴道內每天24小時不斷發揮功能,達到調整內分泌系統,改善氣血循環、利水消腫及增加身體新陳代謝的全身性作用。同時還有雕塑曲線,瘦 身減重的目的。  埋線減肥的Q&A  1.穴位埋線和針灸有何不同?  穴位埋線療法是傳統針灸治療的改良與延伸,最大的不同在於此法彌補了傳統針灸治療中 留針時間短、扎針數量多、就診頻繁,且治療時間過長 的不便。  2.穴位埋線治療會不會引起副作用?  除少數人(約千分之四)會對羊腸線產生排斥現象外,一般而言穴位埋線治療不會引起任何的副作用;一般人剛埋完線,身體會痠3天,而體質比較虛弱的人, 疲倦、痠痛感 可能會持續一星期,若埋線在腿上,腿部會很痠,出現類似「鐵腿」的感覺,這些都是正常的。  3. 埋線需要取出嗎?可以維持多久?  根據每個人體質、代謝快慢,羊腸線埋入身體後,約 5~10天左右會被人體組織自行吸收 ,所以不需擔心有要取出的問題。至於頻率上,一般來說,為了保持持續性的穴位刺激效果,通常會建議患者在治療後一週,再埋第二次,接著再按照醫師評估,確認有無長期回診、埋線的必要。  埋線應注意事項  1.埋線3天內應避免游泳與泡溫泉 ,以防止不乾淨的水造成埋線傷口的感染,埋線後也忌食冰冷辛辣、刺激的食物,才不會增加傷口刺激。  2.接觸性皮膚炎、蟹足腫體質者 的患者不推薦。另外,糖尿病控制不佳、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等體內容易有出血、傷口不易癒合者,以及心臟病患者、二期、三期的高血壓病人、孕婦、洗腎患者,如果非必要,通常也不建議進行埋線,在埋線前也一定要審慎接受中醫師的診察及評估。

中醫防疫指南:6招緩解口罩痘 /成功院 杜哲修醫師

時序入夏加上疫情升溫,就診看痘痘的病人明顯增加。染疫人數一天比一天多,大家防疫概念提升,口罩就戴得更緊,門診病人甚至有人一次帶兩個口罩。 長時間悶住口鼻周圍及下巴的皮膚,因為天氣炎熱再加上吐氣後溫熱的水氣,以及我們講話時口罩會不斷磨擦皮膚,又會使口罩內的區域溫度再上升,這樣的環境容易使 皮脂堵塞毛孔 以及形成一個容易使細菌快速繁殖的溫床,讓原本的粉刺變成痘痘。  1.增加更換口罩的頻率  如果您有上妝或是流汗比多的話,建議要提高更換口罩的頻率。  2.適時拿下口罩  口罩內又悶又濕,長時間戴著不只痘痘變嚴重,臉部皮膚也會覺得不舒服,建議可以利用休息或喝水的時間,離開椅子,走到沒有空調又通風的地方把口罩拿下來 透透氣 ,也能順便 讓局部皮膚的溫度跟濕度下降。  3.別化妝或淡妝  如果當天沒有特別的需要,可以考慮別上妝或是儘量選擇 質地較不厚重的化妝品 ,避開過度油膩或滋潤的產品,能夠減少皮膚的負擔,不然口罩戴著又悶又熱、又在皮膚上覆蓋一層又厚又膩的彩妝,當然容易造成油脂堵塞毛孔而增加痘痘的產生。  4.適當清潔  口罩戴了一天,皮膚的分泌物以及臉上彩妝、防曬乳會混在一起,所以一定要適度地清潔,倘若已經形成有膿的痤瘡,更要小心的清潔,儘量別把它弄破。  5.多喝水  現在因為大家長時間戴著口罩,因為工作忙碌、覺得拿下口罩喝水是件很麻煩的事,以及害怕口罩戴久會脫妝而不想拿下口罩,所以很容易忘記補充水分,甚至嘴唇乾裂。  6.看醫生  中醫說:上醫治未病,以上的方法就是防範未然,在痘痘還沒有很嚴重的時候就要防範 。但倘若已經有點沒辦法控制了就請一定要去看醫生,現在的觀念是別讓痘痘發炎的太嚴重,才不會留下疤痕。 皮膚科的外用藥膏非常有效,若再加上中藥的內服一定會更加分,在我的門診比較嚴重的病人我都會建議他們 中西合併治療、各取所長、互相合作 ,對病人來說一定更有幫助。

嗯嗯問題,交給中醫師就對了!一次搞懂4大便秘類型 / 意凡院 張慈福醫師

引起便秘的原因?  1.年紀: 60歲以上的人,每3人就有1人長期苦於便秘。 這是由於 腸胃平滑肌 衰退,蠕動緩慢無力等身體機能老化的影響。  2.生活習慣不良: 缺乏運動、偏食、食用過多肉類 又缺乏攝取纖維性食物,或是攝取的水量不足等。  3.情緒影響: 緊張、壓力或憂愁、思慮過度 的人,將影響傳導排便的神經,並且使胃腸功能低下,造成便秘。  4.器質性便祕(身體因素為主): 包括了腸阻塞、腸躁症、大腸直腸癌、糖尿病、子宮肌瘤、自主神經機能障礙、肛裂或是痔瘡等各種疾病都有可能會造成便秘。  便秘於中醫的四種證型  1.胃腸實熱型便秘,屬於「熱秘」。 可多吃蔬果多喝水,避免烤、炸、辣等過於溫燥食物。  2.肝脾氣滯便秘,屬於「氣秘」。 少吃豆類、糯米製品等不消化食物,保持心情愉快,減少壓力,避免久坐,適當運動。  3.脾腎陽虛便秘,屬於「冷秘」。 避免生冷食物,飲食可酌加蔥、薑、蒜等辛香料暖暖腸胃,溫水泡腳可促進循環,增加腸蠕動。  4.血虛陰虧便秘:屬於「虛秘」。 避免生冷及溫燥食物,可多食黑芝麻、黑木耳、櫻桃、葡萄等滋陰補血食材。  改善習慣性便秘  1.晨起空腹喝一杯350cc左右的溫開水暖暖腸胃,調整腸胃機能。  2.適度的運動很重要 ,尤其是針對下半身及腹部的運動,如:跑步、健走、仰臥起坐等,可促進腸胃蠕動。  3.補充充足的水分、高纖維食物及適量好的油脂, 如堅果類、芝麻、杏仁,飲食中可添加小茶匙橄欖油、菜籽油等可潤滑腸道,幫助排便。  4.因便秘中醫證型有四種,日常飲食注意事項則各有不同 ,並非只是一味的補充蔬菜水果高膳食纖維食物,因水果屬性多偏涼,「冷秘」型便秘的人吃多了反而會加重便秘,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便秘,吃再多蔬菜水果也沒用。  中醫養生茶飲  •「熱秘」: 決明子5至10克,菊花2至3枚,500 cc熱水悶泡5-10分鐘。 •「氣秘」: 玫瑰花5克,陳皮5克,青皮5克,700 cc熱水悶泡5-10分鐘。 •「冷秘」: 枸杞5克,肉蓯蓉5克,500 cc熱水悶泡5-10分鐘。  •「虛秘」: 當歸5克,麥門冬5克,何首烏5克,700 cc熱水悶泡5-10分鐘。  5穴道按摩改善便祕  除了調整飲食以及改變生活習慣外,老祖宗的穴道按摩也有助於改善便秘,只要按壓以下5個穴位都能緩解便秘的問題。  • 魚際穴: 魚際穴在手掌心大拇指第一掌骨的中點,掌

染疫後腦袋ㄎ一ㄤ掉,長新冠腦霧中醫有解 / 崇學院 黃千瑞醫師

隨著周遭親朋好友都確診了,大家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似乎不像起初的擔心害怕,但是卻都會半開玩笑地問:「你還好嗎?有沒有什麼後遺症呢?」許多人反映出現頭昏昏、腦鈍鈍的情況,似乎思考事情不像從前,有時候還會突然忘記原本的計畫,那可能就是出現腦霧症狀了,建議趕緊尋求中醫幫忙。  「腦霧」 ,主要指的是「思考不敏捷、注意力不集中或記憶力的衰退」,甚至與長新冠的心煩、頭痛、睡眠障礙症狀有關。國外研究認為,引起腦霧的原因乃是新冠病直接或間接損害腦神經細胞,同時免疫系統影響神經系統的運作。中醫並沒有「腦霧」的病名,但是我們可以根據個別症狀表徵,歸類為「健忘」、「虛勞」、「眩暈」、「鬱症」等症狀,對應到中醫的臟腑「心、肝、腎」。  我們都聽過心神不寧這個詞。《黃帝內經.素問》:「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藏神」。中醫的「心」,包含現代醫學大腦的範疇。「腎藏精、精生髓、髓聚於腦」,腦為「元神之府」,又名髓海,是主宰人體的生命活動、精神意識及感覺運動。在臟象學說之中,所以腦與腎的關係最為密切。「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中醫的肝臟不只是西醫的消化器官,還是掌控免疫力、情緒,與神經內分泌有關。 所以當得病之後,心氣不足、腎虛不養、或肝氣鬱結,或本身脾虛濕重、痰濕內阻,都可能導致清氣不能上養頭目清竅,以致有腦霧的症狀出現。  中醫講求 辨證論治、望聞問切四診合參 ,除了補益心肝腎之外,還會依照患者狀態去評估,選用歸脾湯、六味地黃丸、益氣聰明丹、天麻鉤藤飲、生脈飲等去調配。  另外,千瑞醫師會建議民眾可以從中醫經絡理論進行保養,例如自行多按壓頭部穴位或請醫師進行頭皮針治療,又或者耳穴貼耳珠都是不錯的選項。  1.百會穴 百會穴是「五臟六腑奇經三陽,百脈之所會」,人體許多的經脈都在此處匯流。「百會」位於頭頂正中央,從兩耳尖到頭頂畫一條線,再從兩眉中央或鼻頭中間往頭頂上方畫一條線,兩條線的交接點就是百會穴。另外,我們也常教民眾拍照模式比一個頭頂大愛心其實就接近百會穴了。百會穴是「諸陽之會」,是人體陽氣最爲充盛的部位,藉由按摩或輕輕敲打百會穴來改善頭部氣血循環,減少腦袋當機的頻率。  2.四神衝穴 穴位位於頭頂正中央,剛好在百會穴的前後左右各一寸處(大約拇指寬),總共有四個位置,我們可以把它視為四個具有「提神醒腦變聰明」的特殊穴位,我們可以利用中指,左右兩穴按壓10秒、之後再換成前後兩穴按壓1

龜鹿二仙膠可以改善退化性關節炎嗎? / 崇學院 黃千瑞醫師

53歲張大姐在家人攙扶下,一跛一跛地進診間,千瑞醫師趕緊請她坐下來,把褲管捲起來一看,發現兩腳膝蓋腫脹,小腿還有些微浮腫。問她到底發生什麼事?原來是前幾日與一群朋友去爬山,想說親近一下大自然順道訓練體能,沒想到膝蓋不堪負荷,回家後發現上下樓梯時疼痛無力、早上起床後下肢僵硬,活動膝蓋還會發出異常聲音,周圍還有些腫脹,嚇的阿姨急忙來就醫!診脈及檢查膝關節四周後,千瑞醫師輕拍張大姐的肩膀說:「這其實就是常聽到的退化性關節炎……」  中醫怎麼看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是關節軟骨隨著年齡增長而產生持續性的病變 ,從中醫學角度是屬於中醫的「痹證」範疇,視為「閉塞不通,包括肢體肌肉關節的痠麻腫痛。」《素問‧脈要精微論》:「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附,筋將憊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素問·靈蘭秘典論》又說:「肝主筋,腎主骨。」這也是為什麼中醫針對退化性關節炎(痹症)總是會以 補益肝腎 為出發點。  而許多民眾又會滿臉疑惑想要詢問:「那是不是要吃龜鹿二仙膠?報章媒體經常有它的身影,好像很厲害。」的確在2018年有一篇發表在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的文章,指出龜鹿二仙膠對於退化性關節炎是有幫助的(註1),文章內使用老鼠為實驗對象,測試西藥希樂葆及中藥龜鹿二仙膠的效果,發現龜鹿二仙膠及希樂葆都 可以減少IL-1β、IL-6及TNF-α發炎物質的產生,有助於降低關節疼痛,同時延緩退化性關節炎的病程。   什麼是龜鹿二仙膠  龜鹿二仙膠主要藥材包括 龜板 和 鹿角 ,再加入 枸杞、人參 熬製成膏狀。古籍《醫方集解》記載:「龜為介蟲之長,得陰氣最全;鹿角遇夏至即解,稟純陽之性,且不兩月長至一、二十斤,骨之速生無遇於此者,故能峻補氣血。兩者皆用氣血以補氣血,所謂補之其顏色。人參大補元氣,枸杞滋陰助陽。」 也就是說,龜鹿二仙膠取其 「陰陽雙補」 之功,達到補氣血、大補精髓、益氣養神的效果。但是千瑞醫師特別提醒民眾龜鹿二仙膠有服用限制,尤其 必須針對民眾的體質進行判斷和調整劑量 ,因為其方劑組成在中藥理論多為偏於溫補藥物,體質偏熱性或是陰虛有熱患者,就可能會有一些上火的副作用如口乾、便秘、失眠等。另外,膠質偏滋膩,容易礙胃,因此對於腸胃功能不佳的人,反而是額外的負擔,應小心服

中醫減重怎麼做,一文讓你完整掌握減重原理 / 鳳山院 李映芷醫師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工作忙碌,壓力大,熬夜,作息不正常,「肥胖」悄悄地找上了你,隨著年紀增加,代謝開始變慢,加上平時沒有運動習慣,讓減脂瘦身更加不容易。「肥胖」跟我們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許多人常說:「我怎麼吃很少也會變胖?」,中醫有哪些方式幫助減脂瘦身呢?  中藥調理  根據體質狀況的不同,開立適合的中藥,調整身體五臟六腑機能。  針灸減重  透過特定穴位的刺激,調整人體新陳代謝、神經內分泌系統,達到抑制食慾,調整腸胃功能;液化脂肪,促進代謝,進而達到瘦身作用。由於針灸的刺激量比較小,一般一週2-3次治療。  雷射針灸減重  低能量雷射光源照射特定穴位,藉由雷射光的共振能量傳遞到細胞內的粒線體,調整身體神經內分泌系統,達到瘦身作用,一週2-3次治療。  • 特點:安全、無痛、非侵入式、時間短  埋線 將可經由人體吸收的手術用羊腸線,利用特殊針具埋入皮下穴位、脂肪層處,藉由代謝過程中引發的發炎反應,羊腸線能持續刺激皮下的脂肪層和穴位處,效果約維持1週。藉由特定穴位刺激,抑制食慾,調整體內新陳代謝和內分泌系統,促進脂肪代謝和分解,增加氣血循環,達到雕塑瘦身的作用。  • 作用:促進脂肪分解、加強新陳代謝、增加氣血循環、抑制食慾、調理體質  小針刀減重  具有「針」和「刀」的特點,經由穴位、筋膜肌肉或脂肪層去調節身體平衡。  • 刺激量大: 針刀減重的刺激量是針刺的20-30倍,是穴位埋線的10倍,治療5-7天1次。  • 直接破壞脂肪顆粒: 進入皮下脂肪層,用特定手法直接破壞脂肪顆粒,減少脂肪細胞數目,促進脂肪代謝和分解,使之液化吸收。 • 既能整體減肥又能局部瘦身: 透過腧位刺激可調整神經、內分泌系統,調整腸胃道功能,從而抑制食慾,促進代謝,也能針對局部脂肪層的破壞。  • 調整身體機能: 減肥同時,對於消化系統、神經內分泌系統、泌尿生殖系統功能等有很好的調節作用,改善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等疾病,建立新的代謝平衡點。  • 安全: 治療過程,在脂肪層或脂肪與肌肉層之間。

夏季祛濕有妙招 / 百合院 藍士哲醫師

又到了炎炎夏日,你是否常常會覺得悶熱、潮濕,疲倦、沒胃口、提不起勁呢?那你可能是身體的濕氣太重了!  台灣是熱帶海島型氣候,本來濕度就很高,到夏天,高溫加上潮濕,更容易產生許多濕氣造成的病症,比如 胃脹悶、消化不良、皮膚濕疹、汗皰疹,白帶、腹瀉,頭暈、倦怠 等。除了找專業中醫師針對體質開立中藥來治療之外,平常我們也可以自我保健祛濕喔! 1.善用除濕機 平常不管有沒有下雨都可以開除濕機, 讓室內濕度保持在60%以下 。睡前開除濕機2小時,睡覺會感覺清爽很多。平常就算有開冷氣,也可以加開除濕機,濕度降低會更有感,冷氣比較不會越吹越冷。  2.運動曬太陽流汗 運動流汗是最佳的排濕方法,也可以促進心血管循環,讓體內堆積的痰濕廢物排掉,但要夏天高溫記得做好防曬準備,運動後擦乾汗水,不要馬上喝冷飲、吹冷氣,以免「中暑」喔。  3.少吃生冷甜食 天熱大家都想喝涼的吃點冰的,吃西瓜、香瓜等來消暑退火,但要記得適量,還是因為吃冰的會讓腸胃功能下降,濕氣反而會更不好排出。  祛濕穴道保健  足三里 保健第一要穴。常常按摩刺激,可以增強脾胃消化功能,增強免疫力。  • 位置: 膝蓋外側下方3寸。 膝蓋下約四橫指。脛骨往外一指寬處。  • 按摩方式: 可直接按壓刺激5-10分鐘。  陰陵泉 本穴屬脾經,有很好的祛濕利水的功效,對腹痛腹瀉、小便不利都有幫助。  • 位置: 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  • 按摩方式: 可直接按壓刺激5-10分鐘。 ✎Wake up photo created by tirachardz - www.freepik.com

MIS-C好可怕,中醫如何保護小朋友 / 崇學院 黃千瑞醫師

面對新冠疫情的蔓延,縱然小朋友染疫多為輕症或無症狀感染,但是新聞媒體時不時報導染疫兒童中出現侵犯身體多系統的發炎性疾病,被稱為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MIS-C),卻會造成小寶貝的生命危害,每每都讓許多父母親擔心受怕。  中醫如何看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  從中醫角度出發,小兒的生理病理特點: 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稚陰稚陽。 「稚」是幼稚園的稚,代表幼小、幼稚,尚未成熟的狀態;「陰」是指精氣、血脈、津液及臟腑筋骨等有形之質;「陽」指體內臟腑的各種生理功能。因此總歸而言,小朋友與大人相比,臟腑器官尚未完整發育,功能也不完善,小朋友的生命力較脆弱,較容易受到傷害。  另外,小兒 「發病容易,傳變迅速」 。小朋友很容易受到外在環境或飲食不乾淨的情況下而生病,外在環境就像是天氣溫差急促變化或腸病毒大流行或新冠疫情漫延。且罹患疾病之後,由於小兒 「臟腑柔弱;易虛易實、易寒易熱」 使得病況變化迅速,同時可能出現高熱驚風情況,例如MIS-C的診斷要件 可能連續3天發燒39度,因此我們都要隨時注意小朋友的情況。  中醫有方法可以處理或預防MIS-C嗎?又或者說如何提升小朋友的免疫力?  雖然我們提到小朋友與大人相比,臟腑功能發育尚不完全,但是小朋友 「臟氣清靈,易趨康復」 ,只要及時恰當的治療是可以恢復健康的。  中醫認為,小朋友的生理特點為 「心肝常有餘,肺脾腎常不足」 、 「陽常有餘,陰常不足」 ,因此我們都會著重在於 補肺、補脾、補腎 。常見的處方有西洋參、黨參、玉屏風散、桂枝湯、小建中湯、四君子湯、肥兒八珍湯糕等,都是這類保健處方。可是呢,要叫小朋友乖乖吃藥似乎有困難,因此除了喝湯藥之外,像是 夏天貼三伏貼、冬天貼三九貼 ,都是在身體相對應的穴位藉由中藥丸粒的刺激,達到改善體質,來提升免疫力。  藥膳茶飲保護小寶貝  由於小朋友要從補肺、補脾、補腎著手,肺可是視為我們的呼吸道、脾胃是消化吸收,腎則是精氣元氣之本。由於小朋友普遍排斥太濃的中藥味,太苦太辛辣也拒絕,因此千瑞醫師建議可以幫小朋友客製化茶飲,例如 黃耆1錢、黨蔘1錢、麥門冬1錢,酌加紅棗或枸杞來調味 ,煮成800C.C.的水當開水喝。  又或者請家長煮些 四神湯 來喝,組成有 山藥、蓮子、芡實與茯苓 ,有些人用薏

不只有補充葉黃素,不可不知的眼睛保健六方式 / 尚揚院 蔡伊棠藥師

身處在資訊量爆炸的現代,追劇、學習、工作,甚至是社群互動都脫離不了3C產品!漸漸地感覺看東西不清晰、眼睛易酸澀、疲倦,到底珍貴的靈魂之窗該怎麼保養呢?  1.用眼時間別過度! 用眼50分鐘,休息10分鐘  2.眼睛時鐘操  可藉由看上、看下、看左、看右等方向好好地伸展眼睛的肌肉群。也可搭配時而看暗處、時而看向明處,或是睜眼閉眼等動作,加強瞳孔收縮的能力。  3.熱敷搭配眼周穴道按摩舒壓  可用約40度左右的熱毛巾輕敷在眼睛上約3分鐘,之後可用指尖按摩眼周穴道各1分鐘 • 眉頭的攢竹穴  • 眉梢的絲竹空穴  • 眉毛中點的魚腰穴  • 眼眶下方的四白穴  4.均衡攝取營養素  5.定期做眼睛健檢  6.適時補充營養品  成人每日攝取 6 mg(毫克)葉黃素 ,有助減緩黃斑部退化的風險。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則建議,每日補充葉黃素 不應超過30 mg 。葉黃素多吃無益,若不小心攝取過多,還可能有皮膚變黃的問題。另外,建議 不要與β胡蘿蔔素補充品一起使用 ,因為產生競爭吸收,使得葉黃素吸收率下降。  市售葉黃素保健品分類  葉黃素大致分為「游離型」與「酯化型」,游離型分子量大約只有酯化型的二分之一,一般也認為吸收率較佳。酯化型雖具有較好的生物利用率與安定性,但須透過腸道酵素輔助,將其分解後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且最好搭配油脂一起服用,若本身消化不好或腸胃不佳,較不建議食用此類型的葉黃素。  葉黃素吃了馬上有效果?  葉黃素具有累積性,建議至少連續補充2至4個月後,黃斑部葉黃素的濃度才會有意義的增加。簡單來說,葉黃素的保健效益不是立即性,必須連續服用2至4個月,才能顯著提升視網膜黃斑部中的葉黃素濃度,達到抵禦藍光效果。 長期且持續服用才是最重要關鍵。 ✎Boredom photo created by user18526052 - www.freepik.com

減重好幫手:INBODY / 潮州楊舜雯醫師

Inbody身體組成分析儀是利用生物電阻抗導流測量身體的各種數據,包括水分、肌肉、體脂肪、內臟脂肪等,藉此了解自身狀況以進一步規劃健身或減重策略。  一、「肌肉脂肪分析」  此欄圖表多數人顯示為 C字型 ,表示 脂肪偏高、肌肉量不足 。常見於久坐不喜運動、稍微動一下就出汗及喘、四肢偏瘦卻有小腹的 泡芙型人 ,這類在中醫屬於虛胖,建議搭配有氧運動提高心肺,並透過增肌減脂的訓練以I字形為目標,甚至更進一步達到體態健美的D字型。特別注意若骨骼肌小於正常值應注意“肌少症”的問題,必須多補充蛋白質以及依個人體能適度訓練。  C字型 D字型 I字型 二、「肥胖診斷」  體脂肪率男性>25%、女性>30%則視為肥胖 ,可與內臟脂肪互相參照。適度的內臟脂肪可作為臟器間的保護,然而過高則表示在腰圍有較多脂肪累積,出現腰臀比例失衡的 蘋果型 身材,常合併基礎代謝率下降,甚至有 脂肪肝、代謝症候群 的風險,容易 提高心血管疾病甚至中風等慢性病的機率 ,也有育齡婦女因此導致 月經不規則 甚至 不孕 的例子。  三、「肌肉平衡」  肌肉分布與工作型態習習相關,有些人上半身較強壯或下半身肌肉特別發達,建議訓練時不可偏廢。五十歲以上須著重下半身的肌肉訓練,因為膝關節逐漸退化時,大腿肌肉就相對重要。而肌肉與脂肪比例都很高的人屬於 肌肉型 肥胖,其基礎代謝率高,只要控制飲食配合提高柔軟度的伸展運動,加以合適的中藥就能看到進步。  透過INBODY我們能更清楚骨骼肌肉及脂肪的分佈,了解整體健康的樣貌。建議雙週至一個月測一次,保持固定狀態會更有意義(例如避開經期、先空腹三小時、上完廁所後)。經由與醫師討論策略,慢慢調整腳步往目標前進,看到自己愈來愈進步也會更有信心。 歡迎大家到馬光醫療網的各分院檢測,進一步了解自身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