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21的文章

中醫降低肺癌放化療後的副作用,提升免疫力! / 崇學院 蔡昕霈醫師

肺癌不僅蟬聯台灣十大癌症榜首多年,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更高居第一, 因早期無症狀,當有久咳不癒、咳血、骨頭疼痛,劇烈頭痛,甚則癲癇等等症狀出現時,大多已是肺癌轉移的晚期,堪稱是癌症中的寧靜殺手。目前初期肺癌治療主要以手術為主,治癒率高。晚期肺癌治療主要是以化療、標靶藥物、免疫治療為主(或複合治療),但無論是放化療或標靶治療,毒副作用大,末期肺癌五年存活率低於15%。 中西醫聯手協同診治,才能降低治療期間的毒副作用,並提昇治癒率,改善生命品質。  為何女性易得肺癌?    近十年台灣女性罹患肺癌大幅增加四倍,且其中93%無吸菸史,尤期是肺腺癌,過去30年來,男性肺癌罹患率不斷的下降,但女性肺腺癌則是持續穩定增加中。最新的世界醫學已證實女性荷爾蒙(雌激素)是誘發女性肺癌的元兇之一,女性在一生中得到肺癌的機率,相對男性高出許多,且致死率性也較高。女性基因比男性脆弱,且亞洲女性相較於歐美,更易受吸菸(或二手煙)、油煙、空污、毒化物、金屬化合物等致癌物影響,不僅代謝能力較差,且基因亦較不穩定,不易修復;又如果有肺結核病史,由結核病留下疤痕引起的肺癌,女性的風險也比男性高出2~3倍。  哪些人容易得肺癌?  1.有肺癌家族病史者。  2.長期吸菸者。  3.機車族。  4.長期暴露在空污或二手菸等環境者。  5.曾罹患肺結核或其他肺部慢性疾病者。  6.經常曝露在甲醛、油漆等有機溶劑的環境者。  7.經常焚燒香或紙錢者。 如何過保肺生活?  1.戒煙。  2.運動,無疑是最簡單而便宜的抗癌物。  3.室內裝置空氣清新機或種植綠色植物。  4.空污嚴重時,避免戶外活動。  5.改變烹調方式、使用抽油煙機。  6.定期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的檢測。  7.定期運動。  8.多食天然抗氧化的食材。  中醫明顯降低肺癌放化療的副作用  現代醫學對於晚期肺癌,以 化療 作為主要手段,並取得一定的療效,但相對地亦伴隨著全身性的毒性與副作用的發生,許多患者在進行化療後出現嚴重的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倦怠、便祕、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而給予標靶藥物也易出現全身皮膚脫屑流血、甲溝炎等副作用,當毒副作用過大則必須中斷治療,針對頭骨轉移的部位,則又必須進行放射線治療。 各種治療都有其不盡相同的副作用, 若在治療過程中適當搭配中醫,可減輕相關副作用 ,增進免疫功能,控制或抑制腫瘤,增加化療效果,提高

年過30代謝慢? 逆轉新陳代謝甩肥胖 / 瑞隆院 黃文萱醫師

很多年過30的人應該都有同樣的疑惑,怎麼年輕時吃都不會胖,現在食量一樣,體重卻逐漸上升,肚子也自然的大了起來? 年紀大容易導致肥胖的關鍵就在於新陳代謝的降低。因為從30歲開始,新陳代謝每10年降低5%。隨著年紀增加,身體消耗的熱量會慢慢減少,在飲食不變的狀況下,多餘的熱量自然慢慢累積下來,久了也就發福了。  例如,一位體重50公斤的30歲女性,每天維持基礎代謝率所需要的熱量是1284卡,但是當她到了40歲,可能只需要1235卡。因此,如果飲食不變,又沒有適當的運動,每天將累積將近50卡的熱量在身體裡。當熱量累積到7700卡時,就會形成1公斤的脂肪。  而人體熱量的消耗主要分為三部分: • 人體的基礎代謝率 ,約佔總熱量消耗65-70%  • 身體活動所需熱量 ,約佔總熱量消耗15-30%  • 消化食物所需熱量 ,約占總熱量消耗10%  由此可見, 「基礎代謝率」 是人體消耗熱量的最大佔比。基礎代謝率是一個人整天都不動,身體仍須消耗熱量維持心跳、體溫、呼吸等基本身體運作,像是有些人很瘦,怎麼吃都吃不胖,就和基礎代謝率高有關。因此對於有心減重的人來說,提高基礎代謝率是相當重要的事,它能幫助你更有效地消耗熱量,且不易囤積脂肪。  提高新陳代謝的方法 1. 重量訓練增加肌肉量 能增加新陳代謝,更有效地消耗熱量,包括仰臥起坐、伏地起身等,重量訓練有輕微疲勞感即可,每週2~3次。  2. 中高強度有氧運動 ,包括慢跑、健走、游泳、騎自行車等,每週至少5次,每次至少30分鐘,每分鐘心跳達130下。  3. 營養均衡 ,早餐一定要吃:因為身體已經一個晚上沒有進食,新陳代謝變慢,此時若沒有得到足夠的營養,身體功能將會自動變慢來適應,導致身體儲存脂肪。  4. 充足的睡眠 ,也能提升基礎代謝率。因為,睡眠時是蛋白質合成製造肌肉的重要時刻,有良好睡眠就能製造良好的肌肉,自然能增加基礎代謝率。 依中醫角度認為肥胖者多表現出 「痰濕」 。脾主運化水濕,若脾氣虛弱而運化功能失調,則水濕停聚於體內、鬱久生痰,易致肥胖。因此在用藥上常見使用健脾袪濕藥。  中醫針對肥胖的處理原則在於先求恢復身體原有的平衡,讓失衡的生理機能重新恢復。當代謝恢復正常時,多餘的脂肪、水分自然不會囤積。 ✎ Food photo created by jcomp - www.freepik.com

降血壓的4大黃金穴位 / 建功院 廖述賢醫師

高血壓、心血管等疾病因素造成死亡自45歲至50歲開始,即有明顯增加,為60歲以上的重要死因,單純因高血壓而死亡的比例是台灣十大死因之一,而因高血壓所引發之它種疾病所造成的健康衝擊,僅次於惡性腫瘤。 根據2016年統計若以單一用藥人數來看,以「脈優」與其同成分的降血壓藥物患者人數最多,一年有150萬人次。 基於 事先預防重於事後治療觀念 ,建議國人可以多多按壓以下穴位作為居家保健;若是高血壓患者,在藥物控制的同時,輔以穴位按壓,雙管齊下,效果更好。  中醫治療不只依靠病名還要辯證,所以西醫病名高血壓第一步找出是屬於心臟病變涉及中醫的任、腎、胃經絡。其次,找出平衡的經絡:腎包-陽明。最後,再根據全息理論找出平衡經絡的相應穴位:左內關、右湧泉、左豐隆、右三間。依照這三步驟來找出按壓穴位,才是中醫治療整體平衡成功的關鍵。  腎包-陽明(腎經、心包經-大腸經、胃經),四經形成一個整體平衡是依照1.經絡循行時間,腎與心包經相鄰。2.大腸經與胃經同名為陽明經。3.心包經與胃是厥陰陽明別通經的關係。4.腎經、大腸經在時鐘上都是3-5點,是同時辰的關係。 1.內關穴 ,心包經的絡穴,通於陰維。《難經》陰維為病,苦心痛。  2.豐隆穴 ,胃經的絡穴。《玉龍歌》痰多宜向豐隆尋。《針灸甲乙經》頭痛。可見豐隆穴除了降壓也可以降血脂等三高。  3.三間穴 ,屬於大腸經。掌骨是整個身體的全息投影,心臟位於胸部較接近頭部,所以三間穴較適合。  4.湧泉穴 ,是腎經,在足底反射圖的心臟部位,穴感強且威力大,以上四個穴位,可以作為平時的保健按壓喔。

手腕不適,難道是「媽媽手」!?/ 瑞隆院 黃文萱醫師

媽媽手並非媽媽的專利,雖然常見於中年婦女或生產過後之婦女,但主要與 日常生活中大拇指不正確用力,或是過度使用控制拇指活動的肌腱有關 ,像是洗衣服、擰毛巾、持重物等。因此,如果工作中需要長時間重覆使用大拇指施力者,就可能得到「媽媽手」。例如:長時間握筆的文字工作者、單手端餐盤的餐飲業、長時間以大拇指抓握手機的低頭族等。  媽媽手,醫學上又稱「狹窄性肌腱滑膜炎」,或稱為狄奎凡氏症(de Quervain Disease),是指位於手背橈側(拇指側)的支持帶出現增厚,壓迫到其下方的伸拇短肌(extensor pollicis brevis) 及外展拇長肌(abductor pollicis longus) 的肌腱和滑膜,引起管道的狹窄、管道兩端的肌腱及滑膜發炎腫脹,嚴重時肌腱的滑動受限或造成粘黏。  臨床上主要症狀是大拇指近手腕處出現持續疼痛及腫脹,甚至無法使力。一旦發生沾黏,會有局部緊繃感、大拇指活動不順暢。   「媽媽手」的診斷主要依詳細的病史及理學檢查作診斷。大家自己在家也可以做一些簡單的自我檢測:將大拇指包在另外四指內,握拳向尺側(小指側)偏移時,引起疼痛的症狀。  「媽媽手」了,怎麼辦?  • 避免大拇指的使用,特別是急性發炎期,紅腫熱痛明顯者。可配合固定器(副木)的使用讓手腕處休息。 • 慢性期局部可適度熱敷,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5分鐘。  • 穴位按摩:列缺穴、陽谿穴、手三里穴、曲池穴。  • 症狀嚴重者建議尋求專業的醫師幫您診治。  如何預防媽媽手呢?  • 盡量減少過度使用拇指的張握壓扣等動作:例如媽媽在抱嬰兒時,盡量將力量平均分散於五指,避免嬰兒的重量完全由虎口及大拇指承受。  • 哺育母乳的媽媽在按摩或擠壓乳房時,使用拇指時間不要過久  一般人應避免工作時或日常生活中大拇指長時間重複性的動作,可做一些大拇指外展、背伸的動作防止肌腱跟腱鞘的沾粘。  • 對大拇指基部或手腕處進行按摩,能舒緩緊繃的肌腱。  平日可配合適度肌力訓練,以強化手部肌肉,像是五根手指套上一條橡皮筋做開合的動作,藉著橡皮筋的彈性訓練肌腱強度。

三高體質的調理─促循環、除濕氣 / 意凡院 黃祺瑞醫師

「三高」,指的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也是現今廣為流行的慢性病。最新的科學研究,顯示出有 「痰濕體質」「濕熱體質」「血瘀體質」 的人「三高」的發病率非常高,而且在現在社會有發病年齡不斷降低,以及發病率持續增高兩個發展趨勢。  而這三種慢性病互為因果關係,經常相依相存,若經確診後較難根治,且之後常導致極為嚴重的併發症,「三高」患者必須日復一日的吃藥,打針,控制飲食,以及控制後續的併發症,如此使「三高」患者生活品質下降,且多重的病因與多種的併發症也使醫生手足無措。 因此欲徹底治療或控制好「三高」,唯有 從體質調理,把濕氣(痰濕或濕熱)除掉,化瘀促使氣血循環改善,才是根本大法。   濕熱體質  • 常見症狀 體型偏胖、常見口乾口苦、痤瘡粉刺、大便黏滯、或燥結、小便短赤、男子陰囊潮濕、女子帶下量多,皮膚濕疹。  • 體質調理 以健脾為主,靠脾把體內滯留的濕分成有用和沒用的,分別處治,適度選用黃芩、黃連、茵陳、蒼朮、茯苓、薏苡仁等中藥。忌食辛辣油膩,肥甘厚味的食物,努力戒除菸酒等不良嗜好。  痰濕體質  • 常見症狀 體型肥胖、腹部鬆軟、嗜睡、多汗、便難臭穢、痰多暈眩、胸悶腹脹、小便混濁、食慾不振  • 體質調理 以健脾利濕,化痰降濁為主,適度選用茯苓、薏苡仁、澤瀉、豬苓、玉米鬚、山藥、白朮、藿香、佩蘭等藥物。忌食肥肉糕點,糖果等肥甘厚味,滋補油膩之物,而長期堅持適當的運動,是改善痰濕體質的關鍵。  血瘀體質  • 常見症狀 面色脢暗,容易出現瘀斑、口唇暗紫、舌下瘀點、女性常見痛經、閉經。  • 體質調理 從調理肝氣入手,肝氣的調達,有助於全身血液的正常運行,血瘀體質起居作息要有規律,尤其注意,不要熬夜,容易耗傷氣血,加重血瘀體質的不良狀態,可適度選用單蔘、紅花、三七、川芎、雞血藤等中藥,凡是寒涼、酸澀、收斂、油膩等食物忌食。 ✎ photo created by rawpixel.com - www.freepik.com

漫談冠狀病毒引起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學術長 高宗桂醫師

2019年末,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首次被發現,由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SARS-CoV-2)導致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已經在2020年初就迅速擴散至全球多國,逐漸變成一場全球性大溫疫。截至2021年7月15日,整個地球各地區累計報告逾1.88億例確診個案,其中超過405.9萬人死亡。2021年英國、印度等國又出現變種的冠狀病毒,無異雪上加霜,疫情更難控制。世界各國對該病死亡率的估計值差異甚大,截止2021年2月8日,多數國家該病的觀測病死率在0.5%-5.0%之間,全球初步修正病死率約為2.9%。

一院一特色,絕美的馬光一隅 / CRM 林淑婷、賴詩璇、周瑜亭、張予瑈

崇學院  有著最美中醫診所之稱的崇學院,坐落於台南最有人文氣息的東區,大廳設計以「藏書閣」概念從地板到天花板有著整面落地的書牆,營造一種書香盈溢的氛圍,藏書閣不僅藏書眾多,選書的過程也是嚴謹以待,來到崇學院不僅是解決身體疼痛,更能滋養身心靈,讓馬光與您相約在浩瀚書海中吧~  ◙ 照片拍攝者:楊琇旭 --------------------------------------------------------------------------------------- 東港院  整體建築打造成民宿風格,有花園、魚池及以「薑」為造型的座椅,營造一種愜意的氛圍,讓看診像是一場偽出遊,連在地民眾樂在其中。  --------------------------------------------------------------------------------------- 鳳山院  呼應鳳山在地區域古色古香的氣息,打造出層次堆疊的中藥牆,搭配常見中藥材展示櫃,鳳山院承載著老祖宗留下的痕跡,紀錄古代的醫學傳奇。   ◙ 照片拍攝者:李昕庭 --------------------------------------------------------------------------------------- 光華院 坐落在文化中心的人文咖啡館,結合人文與藝術的薰陶,優雅的氣息充斥各角落,窗邊斜照的陽光,彷彿來到了城市咖啡廳~這裡能讓您忘卻世界的喧囂,讓身心靈徹底的放鬆,好好與自己來場約會吧! ◙ 照片拍攝者:許婉君 --------------------------------------------------------------------------------------- 潮州院 您夢想中的中醫診所是什麼模樣呢? 大樹在陽光明媚的潮州院裡自由的生長,書香伴隨著清幽的空氣,在每天忙碌的日常裡,留給自己一個專屬的放鬆時刻吧~帶著您喜歡的多肉植物一起來交流。  ◙ 照片拍攝者:林怡萱 --------------------------------------------------------------------------------------- 東霖院  擁有攀上藤的百香果、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以及熱情悠游的鯉魚群們,大自然的生態,坐

想要甩掉多餘脂肪,跟著中醫師這樣做!/ 東港院 李麗熒醫師

隨著現代人生活型態的改變,活動量減少,再加上大魚大肉、飲料甜食、炸物…等。飲食習慣的改變,肥胖變成常見的文明病;肥胖又跟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退化性關節炎…等疾病有相關;為了追求健康,更應該積極的控制體重,降低體內脂肪。  肥胖的原因不外乎暴飲暴食、飲食不均衡、新陳代謝緩慢,以及內分泌失衡等原因造成,少部分的特殊疾病也可能造成肥胖疾病產生。 

兒童成長發育黃金期,一起自我檢視!/ 橋頭院 許朝貿醫師

很多父母都會問:「小孩長不高怎麼辦?」、「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的孩子再高一點?」 首先,我們如何判斷小孩是否成長過慢呢?依照現代醫學常見的兒童指標:  3歲->長高7公分/年  4歲->長高6公分/年  5歲以上->長高5公分以上/年   由上面的生長速度去判斷生長過慢的嚴重程度,生長高度每年低於4公分就是不及格。或是和同年齡孩子比起來特別矮小,建議就要多多留意孩童發育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