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2的文章

蕁麻疹困擾,中醫來幫忙 / 百合院 蔡瑛真醫師

蕁麻疹是身體的一種過敏反應,發作時皮膚會出現粉紅色或是紅色、輕微浮出的疹子。疹子可大可小,有的像被蚊子咬到的疹子甚至再小一點,有的可能大到超過10公分,有的周圍有紅暈。有的疹子癢到讓人受不了還會刺刺的,也有的只是鼓起來沒有什麼癢感。  它就像風一樣來的快去的快,也稱為「風疹」,常常不到一就消失,但是又在皮膚別的地方又冒了出來,如果這樣的狀況超過了六個星期就是 慢性蕁麻疹 ,許多患者都在服用一陣子西藥後前來求助中醫。透過中藥治療後出現風疹的頻率減少許多,也能減少西藥的用量。  急性蕁麻疹 通常有明確的過敏原,像是 食物 (海鮮、花生、食品添加劑...等)、 藥物 (抗生素、止痛藥..)、 感染 (細菌、病毒、寄生蟲等)以及接觸貓毛、塵蟎...等; 慢性蕁麻疹 常常找不出過敏原,有些人在 壓力大、作息不規則 時就出現蕁麻疹,有 一些人甚至因為悶熱、汗水、陽光或是皮膚壓迫摩擦而誘發。  ⻄醫主要以 抗組織胺 來治療,比較嚴重的蕁麻疹會使用 類固醇 。而中醫會根據 皮膚的表現 , 體質的不同 以及 發病的長短 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在 治療過程中除了皮膚的狀況改善之外,包含腸胃的不適,鼻過敏以及失眠問題也常常會一併緩解。   除了中藥治療之外,日常生活以及飲食的配合可以讓蕁麻疹好得更快,包含避免接觸已知的過敏食物、藥物;避免刺激性食物以及發物像是帶殼海鮮、不新鮮的魚、酒精、茶咖啡、堅果類、芒果、加工食品、醃漬物品、炸辣烤物;避免穿過緊的衣服;洗澡水溫不要太高;以及充足的睡眠和規律的作息。 ✎ Hand drawn vector created by pikisuperstar - www.freepik.com

中醫師教你如何對付「禿髮」 / 東港院 許嗣堂醫師

禿髮,即異常落髮,是許多現代人的困擾,隨著生活作息不正常、飲食不均衡以及過多環境荷爾蒙或化學製劑的刺激,更造就異常落髮的人數年年上升。  落髮有兩種 生理性落髮 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每天約有數根至數十根頭髮會脫落,同時又有新頭髮正在生長,只要每天<100根,其實不必過度擔憂。  生理性落髮  醫學上定義是每天>150根,當然我們平時不太會去數落髮的數量,因此可以藉由觀察每天早上醒來在枕邊是否發現大量頭髮,以及梳頭或洗頭時大量頭髮掉落,甚至是髮際線在慢慢的後退,發生上述情況,就應及早向醫師尋求協助。 「腎,其榮髮也」、「髮為血之餘」,在中醫觀點來看,禿髮跟「腎」以及「血」最有關係,治療就會使用補腎與養血的藥物:如何首烏、菟絲子、補骨脂、當歸、枸杞、女貞子、阿膠、山藥等藥材;在飲食上也可以多攝取跟腎與血相關的食物。  補腎的食物 1.黑色的食物: 桑葚、黑芝麻、黑豆等。  2.含骨髓多的: 豬大骨煲湯。  3.以形補形的食物: 豬腰、牛腎等。 4.養血的食物: 紅棗、龍眼、桑椹、菠菜、牛肉等都能補血。  另外盡量避免吃太油膩、油炸或添加物太多的食物,在生活習慣方面,也要盡量避免晚睡,讓我們的肝可以休息,肝氣足才能養血。  穴位按摩來保養頭髮 1.百會:針對落髮、白髮等問題  • 穴道位置: 兩耳尖朝上到頭頂,與人體正中線交界的位置。  • 按摩方式: 以指腹抵住穴道慢慢施力,用力時間為3秒,每一個穴位按摩應持續3~5分鐘或30下,一天1至3次,力道則由輕漸重,以身體耐受程度為準。  2.頭維:刺激頭部血液循環  • 穴道位置: 髮際線與鬢角向上交界  • 按摩方式: 以指腹抵住穴道慢慢施力,用力時間為3秒,每一個穴位按摩應持續3~5分鐘或30下,一天1至3次,力道則由輕漸重,以自己身體的耐受程度為準。

心律不整好緊張!?中醫幫你緩解 / 崇學院 詹雅婷醫師

心律不整指的是心臟跳動的間隔不規律,根據原因不同,其發作時的症狀及嚴重程度也會有一定的差異。輕微的心律不整可能沒有任何症狀,稍微嚴重的心律不整症狀常見有心悸(感覺心跳突然跳很快或很明顯感覺到心跳)、疲倦、胸悶、胸痛、呼吸困難或不順、頭暈、冒冷汗甚至昏厥的情況,更嚴重的心律不整可能影響心臟的血液輸出,影響到患者的生命。  心律不整的主要病因 • 生理性: 先天性心臟疾病、後天心血管疾病(三高)、甲狀腺亢進、自律神經失調、貧血。  • 心理性: 興奮、壓力、緊張、焦慮、情緒失控等。  • 外物導致: 茶、咖啡、酒,藥物例如利尿劑、減肥藥、毒品等。  以中醫而言,心律不整分成 實證 與 虛證 。實證是指有病理產物阻礙氣血的運行,導致氣血供應出現不平衡,而產生胸悶心悸等症狀,病理產物包含中醫常講的 「痰瘀」 ,常見於因三高造成的血液黏稠度高、血流速較低,導致氣血供應不足,然而, 此種類型的心律不整在西醫通常是找不到原因 。  若能以西醫搭配中醫,以西醫儀器檢查找出病因所在,可以用西藥或手術先控制症狀加上中醫對症下藥調理氣血,降低心律不整發作的頻率;西醫找不到原因的,也可以中醫辨證論治改善氣血循環,同樣能達到降低發作頻率含嚴重度的目的。

醫師,我怎麼一直閃到腰!/ 尚揚院 高慈婷醫師

38歲陳小姐,搬家時閃到腰,讓她痛得挺不直。經一次針灸治療痛感頓減,讓她驚呼不可思議!回診時,陳小姐納悶的說:「我今天又閃到腰了!只是打個噴嚏而已!!為什麼別人不會這樣?」  據台灣健保統計:約八成民眾有過下背痛、腰痛經驗,而因腰疾就診也約有50萬人。其實,痠痛是警訊,通知我們身體有異常狀況。  腰痛四大類型  • 腎虛型: 腰膝痠軟無力、耳鳴、健忘,勞累時加重,屬腎氣不足,宜補腎壯骨。  • 寒濕型: 腰痠背痛伴冰冷、沉重感,陰雨天加重,屬風寒濕氣侵襲所致,宜溫經散寒,搭配熱敷、三伏貼。  • 濕熱型: 腰與髖灼熱腫痛、重墜,屬濕熱阻絡,宜清熱利濕,搭配針灸腎俞、大腸俞。  • 血瘀型: 腰部刺痛有定處,且日輕夜重,屬跌打損傷後遺症,宜活血化瘀,搭配針灸、藥洗、熱敷、三伏貼。  急性腰痛緩解後的保養, 補血、補腎、祛寒 是關鍵!  醫師依證型開立還少丹、龜鹿二仙膠等中藥調理,來補腎壯腰、強筋健骨,配合針刺、推拿放鬆肌肉、提高血循,敷貼藥膏、三伏貼、藥洗,促進利濕化瘀療效。  此外,姿勢會決定腰背是否健康,當然也要避免熬夜、過度性行為,才不會留下病根,不讓穿鞋、打噴嚏和搬東西,這些日常動作,成為腰部閃挫的觸發因子。  緩解腰痛,刺激耳穴、按摩後腦勺自己來!  刺激耳穴圖上:腰骶椎區  放鬆後腦勺突起處的下側周圍肌肉,對源自精神層面的腰痛特別有效。

不明疼痛或濕疹竟然是皮蛇-中醫治療「斬蛇」效果佳 / 佑昌院 陳昭仁醫師

我們一般俗稱的「皮蛇」,正式的名稱叫做 「帶狀疱疹」 。雖然此病大部分不會致命,但是其後遺症卻可能讓人痛苦不堪。此症好發於 年紀大及免疫力較差 的人。當發病時,在身上某些區域會產生疼痛、麻木的現象。 本病發作時,會在相對的表皮便會長出 紅斑 ,繼而長出 水疱 。雖然常見在體表分佈成沿神經之帶狀排列,但臨床上反而常見 散狀分布 ,因此常常造成醫者誤判而延誤病情,建議如果皮膚症狀經中西醫治療超過一週未緩解,可能需要朝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方向處理,臨床症狀紛雜難辨,建議患者仍須求診專業醫師處置,以防拖延病情導致永久性的疼痛。 40餘歲男老師,就診時自述因工作繁忙且長期受樓上鄰居噪音干擾失眠,近日在左臉長了很多有膿皰而且會痛的痘痘,因自行勤洗臉和塗抹抗痘護膚產品無效,前來就診;仔細觀察患者的顏面部位痘痘的分布,以及綜合主訴會放射疼痛牽連顏面疼痛緊繃、從左眼至左側偏頭痛,判斷為皮蛇,就是帶狀皰疹,是一種免疫力低下時受到帶狀皰疹病毒侵襲的疾病,因病程在三天之內,應屬急性發作期,處方 清熱解毒,並在患部皮下施針 ,一週內痘痘痊癒,疼痛感緩解7成,後一週以 調節免疫力並持續在患部皮下施針 ,二週內疼痛感全無,痘痘疤痕也痊癒了。  另一個案例,皮蛇感染左耳後導致 顏面歪斜 ,經西醫抗病毒藥療程後,左側顏面與左眼 淚流不止 症狀仍在,同樣是飽受失眠與壓力困擾,前來就診後,因屬疾病之中後期,故處方以 提升免疫力與調理肝鬱氣滯方向,同時在患部施針 ,經治療約一個月後,顏面偏斜狀況大幅改善,僅餘左眼迎風流淚狀況仍在疲勞時好發,醫囑避免熬夜並放鬆心情,或從事開心的休閒活動,應可在三個月後完全治癒。  由上述兩個案例可以知道,長期過勞或失眠導致免疫力紊亂(低下)是會造成身體實質的病症產生,「心裡受的傷,身體都知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不論是皮蛇,或者是臨床上婦女焦慮抑鬱者常見身體婦科部位,形成實質結構改變,如乳房纖維囊腫、子宮肌瘤,在中醫均屬 肝鬱氣滯血瘀 的範疇,要預防或治療這些疾病,中醫常會以疏肝解鬱的方向調整,請將這些疾病的治療交給專業的中醫師,持續規律回診規律服藥即可,毋須過度擔憂,反而助長「肝鬱」的病況,患者能做的,也是對病情最有幫助的,其實就是 「放鬆心情,勿熬夜,開心」 。  ✎ Measles vector created by pch.vector - www.freepik

淺談坐骨神經痛 / 瑞隆院 黃文萱醫師

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受到壓迫而造成的「症狀」,並不是病名。而坐骨神經是人體最長、最粗大的神經,源於腰椎及薦椎的神經根,經骨盆腔後匯合成坐骨神經,進入臀部及大腿後側,最後再形成兩個神經分支進入小腿、通到足底。所以當坐骨神經出問題時,患者往往 從下背痛一路痛到大腿、小腿後外側。   坐骨神經痛常見原因  在坐骨神經經過的路線上,任何 骨頭退化 或 肌肉發炎 問題,都可能壓迫坐骨神經而出現坐骨神經痛症狀。最常見的原因是 椎間盤突出、腰椎滑脫 …等,另外臀肌發炎也會導致坐骨神經受到壓迫而產生症狀。  脊椎會隨著年紀增長逐漸退化,所以坐骨神經痛常見於 年長者 ,但 過於肥胖 、因工作 常搬重物、長期久坐、姿勢不良 等,也都會提高坐骨神經痛的風險。 坐骨神經痛的常見症狀  • 下背痛  • 腰、屁股、腿感覺疼痛,尤其是坐下時更明顯  • 有針刺般、燒灼感延伸到整條腿  • 走路偏斜,走一走會軟腳  • 合併有大腳趾無力,無法上翹  • 麻木感、刺痛感  • 感覺異常,穿鞋穿褲子時,兩隻腳的感覺不太一樣  以上症狀在久坐、久站、搬重物或用力咳嗽時都會更嚴重。  坐骨神經痛在傳統醫學中屬於 「痹症」 範疇,成因多由於風、寒、濕邪外侵、跌撲閃挫或是年老氣血虛衰導致經絡運行不暢,氣血阻滯,進而產生疼痛。治療方式會依照辨證論治給予藥物治療,另外 針灸治療 也是常用且有效的方式。  遠離下背痛的脊椎保健運動  每日3回,每回10~15次,動作每次撐5~10秒  1.仰臥抬腿運動  2.伸縮脊椎肌肉運動  3.改良式仰臥起坐  4.俯臥抬腿運動  5.改良式伏地挺身  ▶ 所有復健運動都是 以不痛為原則 ,若正在發炎會痛就必須先停止。  ▶ 年輕人可做強度較高的核心運動:  • 棒式(Plank): 採俯臥姿,用雙手的手肘撐地,雙腳與肩同寬。用肚子及腿部的肌肉將身體撐起,用雙手的手肘和腳趾支撐身體重量並保持呼吸,維持30秒。  • 貓背式: 雙膝與髖關節同寬,雙手與肩同寬,成四足跪姿。吸氣預備,吐氣時慢慢將背部下壓,使胸口靠近地面,雙手順勢往前推,直到下巴貼地,雙手即保持伸直置於地面,臀部盡量高高翹起,如貓咪伸懶腰一般。

中醫觀點看「高血壓」:《熱血中醫教你養好肝》

高血壓是什麼 高血壓指的是靜止狀態量測血壓時, 收縮壓超過140mmHg,舒張壓超過90mmHg 。多數高血壓患者在初期並沒有明顯症狀,只會有 頭暈、頭痛、頭重昏沉、頸項緊繃不舒服 ,很容易跟疲倦、感冒等症狀混淆,導致患者不容易察覺。通常是在健康檢查或是有嚴重併發症的出現心肌梗塞、腎衰竭,甚至視網膜出血、中風等嚴重情況,才發現自己血壓高。 高血壓是慢性病,早期病變時涉 及中小動脈病變 ,中晚期累及心腎腦可併發 心室肥大、腎衰竭 等毛細微血管病變,或眼部病變的 視網膜出血、黃斑部病變 。對應的是,中醫有「久病入絡」、「久病必虛」、「久病及腎」、「久病必瘀」、「久病怪病皆屬於痰」之說。 高血壓分期   分期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正常血壓 <120 和 <80 高血壓前期 120~139 或 80~89 第1期高血壓 140~159 或 90~99 第2期高血壓 160~179 或 100~109 第3期高血壓 ≧180 或 ≧110 院長診療室  高血壓的發生除了與 遺傳因素 有關, 日常飲食中攝入過多鹽分 是重要關鍵點。此外提醒七、八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在健康檢查中發現有高血壓,卻無高血壓患者常見的脖子緊、頭暈症狀,而且每 次服用降壓藥後,反而出現全身不舒服症狀 ,包含全身痠痛、全身無力、心悸、胸悶、睡不好、頻尿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其實這是老年人生理正常退化過程中,因心血管彈性及功能變弱而導致,屬於 代償性高血壓 。 代償性高血壓 只要能維持身體的正常供應,並不會有太大危險。換句話說,有些人的身體需要這樣代償才能維持全身氣血運作,肌肉組織也才有充足血液可以供應,若硬將其血壓值降到標準120 mmHg以內,就會少了很多壓力去供應全身的氣血,容易造成周邊組織缺血,反而造成不舒服。所以若故意破壞了人體自我的平衡,而去將就所謂的平均值,反而容易引發問題。  茶飲改善高血壓問題  : 高血壓小小方  • 材料: 九節菖蒲6克、葛根5克、獨活6克、知母3克、杜仲3克  • 作法: 1.以上藥材打成粗末,分成10份,以過濾袋裝袋。  2.取一份以300~500毫升90 ℃的熱開水沖泡,燜1分鐘即可取出藥包,可以重複回沖2次。  • 說明: 1.此小小方藥材藥氣迅行,不宜燜泡超過1分鐘。1天一包,連續吃5天為一療程。  2.九節菖蒲可以降肺補腎,癲狂、憂鬱、精神

中醫藥膳湯,讓你輕鬆養好胃 / 建功院 蔡沛均醫師

現代人因情緒壓力較大,加上飲食習慣不良,常導致腸胃方面的問題。保養腸胃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維持定時定量,吃飯時細嚼慢嚥不貪快,讓腸胃維持正常運作。而 情緒壓力 大時也會造成 自律神經失調進而使腸胃蠕動不佳引起腸胃不適 。所以中醫在處理腸胃問題時,除了針對腸胃治療外,也會同時處理情緒壓力方面的問題,才能達到治標且治本的效果。 有腸胃問題的患者,飲食上還需注意 勿食甜辣炸烤等刺激性食物 ,炸物和烤物因油脂量較高消化較為耗時易造成腸胃的負擔。而甜食和辣食因會刺激胃黏膜及胃酸分泌造成胃食道逆流症狀或胃潰瘍相關症狀加重。另外咖啡、茶類含咖啡因之飲品會刺激胃壁也需避免。 平時則可藉由飲食來保養腸胃, 多吃含有果膠、黏液蛋白的食物 ,如:秋葵、山藥、南瓜、蘋果、地瓜葉等,增加胃黏膜的抵抗力,而高麗菜,可修復胃潰瘍,也適合常吃。   # 人參養胃湯  • 材料: 人參20克、石斛15克、茯苓 10克、白朮10克、山藥10克  • 作法: 將人參、石斛、茯苓、白朮、山藥,用約300c.c.水熬煮30分鐘即可,也可依個人喜好,將雞肉或排骨先另外燙熟後再加入一起燉煮。  • 功效: 可益氣養陰、健脾養胃,改善食慾及脾胃相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