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醫觀點看「高血壓」:《熱血中醫教你養好肝》



高血壓是什麼

高血壓指的是靜止狀態量測血壓時,收縮壓超過140mmHg,舒張壓超過90mmHg。多數高血壓患者在初期並沒有明顯症狀,只會有頭暈、頭痛、頭重昏沉、頸項緊繃不舒服,很容易跟疲倦、感冒等症狀混淆,導致患者不容易察覺。通常是在健康檢查或是有嚴重併發症的出現心肌梗塞、腎衰竭,甚至視網膜出血、中風等嚴重情況,才發現自己血壓高。

高血壓是慢性病,早期病變時涉及中小動脈病變,中晚期累及心腎腦可併發心室肥大、腎衰竭等毛細微血管病變,或眼部病變的視網膜出血、黃斑部病變。對應的是,中醫有「久病入絡」、「久病必虛」、「久病及腎」、「久病必瘀」、「久病怪病皆屬於痰」之說。

高血壓分期

 
分期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
正常血壓<120<80
高血壓前期120~13980~89
第1期高血壓140~15990~99
第2期高血壓160~179100~109
第3期高血壓≧180≧110

院長診療室 

高血壓的發生除了與遺傳因素有關,日常飲食中攝入過多鹽分是重要關鍵點。此外提醒七、八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在健康檢查中發現有高血壓,卻無高血壓患者常見的脖子緊、頭暈症狀,而且每次服用降壓藥後,反而出現全身不舒服症狀,包含全身痠痛、全身無力、心悸、胸悶、睡不好、頻尿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其實這是老年人生理正常退化過程中,因心血管彈性及功能變弱而導致,屬於代償性高血壓

代償性高血壓只要能維持身體的正常供應,並不會有太大危險。換句話說,有些人的身體需要這樣代償才能維持全身氣血運作,肌肉組織也才有充足血液可以供應,若硬將其血壓值降到標準120 mmHg以內,就會少了很多壓力去供應全身的氣血,容易造成周邊組織缺血,反而造成不舒服。所以若故意破壞了人體自我的平衡,而去將就所謂的平均值,反而容易引發問題。 

茶飲改善高血壓問題 高血壓小小方 

• 材料:九節菖蒲6克、葛根5克、獨活6克、知母3克、杜仲3克 
• 作法:
1.以上藥材打成粗末,分成10份,以過濾袋裝袋。 
2.取一份以300~500毫升90 ℃的熱開水沖泡,燜1分鐘即可取出藥包,可以重複回沖2次。 

• 說明:
1.此小小方藥材藥氣迅行,不宜燜泡超過1分鐘。1天一包,連續吃5天為一療程。 
2.九節菖蒲可以降肺補腎,癲狂、憂鬱、精神病等情志問題使用九節菖蒲效果不錯。

穴位按摩改善高血壓問題 

高血壓患者,在藥物控制的同時,輔以穴位按壓,雙管齊下,效果更好。

1.內關穴

心包經的絡穴,通於陰維。《難經》:「陰維為病,苦心痛」。而十總穴歌:「內關心胸胃」,因此,內關穴可以治療位於心、胸、胃等臟腑器官的問題。 

2.豐隆穴

胃經的絡穴。《玉龍歌》:「痰多宜向豐隆尋」。在中醫「痰」是指身體代謝不掉的較為濃稠物質,因此豐隆穴除了降壓,也可以降血脂等三高症狀。 

3.三間穴

屬於大腸經。第二掌骨可以看作是整個身體的全息投影,心臟位於胸部較接近頭部,所以三間穴較符合心臟在第二掌骨的全息投影位置。 

4.湧泉穴

屬腎經,在足底反射圖的心臟部位,穴感強且威力大。 

★ 方法 直接按摩穴位局部的按壓疼痛處或局部肌肉緊繃結成硬塊的區域,直到感覺明顯痠脹。每天做3~5次。


▌廖述賢中醫師

《熱血中醫教你養好肝》📙 https://bit.ly/2V0XFeJ

《熱血中醫的衛教影片》🎥 https://bit.ly/3yv8SC3 


✎ Health vector created by pch.vector - www.freepik.com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養氣:抵抗病源 神定氣足面對防疫新生活 /崇學院 黃千瑞醫師

隨著疫情擴散,每日都是破萬的確診數,民眾似乎不像疫情剛爆發時的害怕,但是隨著周遭親朋好友不斷地宣告中獎,大家的擔心恐懼還是會提升。面對這樣的狀況,日子還是要過下去,若想要維持正常生活,醫書寫「正氣存內,邪不可侵」,體內正氣充沛,則外界致病的邪氣就不能入侵,有哪些中醫藥膳茶飲可以增加抵抗力來面對新冠肺炎呢?  五月初高雄醫學大學發表研究報告,說明中藥材 「金銀花」 能誘發人體的防禦機制抵抗新冠病毒、腸病毒及登革病毒的感染,減緩病況症狀不適感,同時搭配黃耆還能防止新冠病毒造成的肺部纖維化。 以中醫角度而言, 金銀花味甘性寒,入肺,可清熱解毒 ,的確可用於新冠病毒引起的咽喉腫痛。但是金銀花本身 偏寒性 ,不建議長期單一使用,尤其體質偏寒、或常拉肚子、或手腳冰冷、或子宮虛寒者,更是要多加提醒注意。因此,可以 酌加溫性藥材 例如 當歸 來平衡藥性,或顧脾胃藥材例如 白朮 來強化胃腸功能。  金銀花元氣雞湯  • 材料: 金銀花3錢、當歸3錢、白术3錢、紅棗1.5錢、枸杞1.5錢、桑葉1.5錢、甘草1錢、雞腿600克  • 作法: 雞腿600克放入18克的鹽(3%),醃至少8個小時,雞腿洗淨三遍。紅棗洗淨去核,帶核的棗子性燥,所以去核備用。取一湯鍋,加入上述藥材,去核紅棗、枸杞,開大火滾後。加入雞腿放入電鍋40-50分鐘,調味完成。  若民眾不方便至中藥行抓藥,也可以詢問中醫診所是否有推出類似的燉包,便於在家調理烹煮。  但是,縱然這波新冠疫情幾乎輕症或無症狀,生理健康影響不大,但心理層面的壓力仍不斷上升。例如不知道何時自己會被感染、擔心居隔期間的家庭收入、或甜蜜的負擔(防疫在家與小孩朝夕相處),種種情況可能出現情緒容易波動,有時低落,有時急躁易怒,甚至脅肋疼痛、呼吸不暢、筋骨緊繃感。這些其實都是肝氣不舒或肝氣鬱結的情況,我們可以酌加一些 疏肝理氣 藥物例如 柴胡、香附 進行調節,又或是 活血通經 藥物例如 丹參、刺五加 等等,讓整個身體解壓放鬆來面對疫情的變動。  另外,中醫希望 「治未病」 ,也就是 預防醫學 的概念,希望民眾不要生病也就是避免染疫。在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的新型冠狀病毒病(新冠肺炎)中醫會診分期治療指引中,就有提到 金銀花 及 板藍根 具實驗證據可對抗新冠病毒。而一般民間常見的 西洋參、黃耆 ,由於可以補氣生津、益衛固表,都很適合做為茶飲使用。不過還是要提

失眠、頭痛、心悸,這些都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 / 光華院 謝家誌醫師

「自律神經」是什麼?  自律神經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為它控制著我們身體中大腦無法用意識控制的功能,例如 「睡眠」 與 「消化功能」 。以「睡眠」來說,我們無法精確控制入睡或醒來的時間,所以有些人會失眠,早上也會需要鬧鐘來叫我們起床。更不要提吃完東西後,腸胃會分泌胃酸及增加蠕動以增加消化吸收,「消化功能」這個動作也是由自律神經控制的。   「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共同維持身體正常運作  自律神經包含「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如同中醫或太極圖裡面的陰跟陽,相輔相成。「交感神經」掌管興奮,「副交感神經」負責放鬆。  身體大部分的器官都有來自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的分布,以達成該器官的正常運作。緊張時交感神經會作用,就像遠古時代人類要打獵時,身體進入備戰狀態; 「交感神經」 促使心跳加速,讓我們運動能力更強、力量更大、瞳孔放大能看得更遠。打到獵物後,就輪到 「副交感神經」 作用,讓身體放鬆,腸胃消化吸收的能力增加;心跳變慢,促進睡眠休息。  現代人不用打獵,但也常因為 壓力 導致身體處於備戰狀態無法放鬆,於是就會有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況產生,比如睡不著或睡睡醒醒的 失眠 、 肩頸痠痛僵硬、頭痛、心悸、胸悶 ,以及壓力大時導致腹部不舒服,有的人便秘,有的人腹瀉的 腸躁症 。甚至是長新冠的 失眠後遺症 ,都有可能是自律神經出問題。  平衡自律神經,從按對穴道開始!  平常我們可以按摩一些讓我們可以放鬆、釋放壓力的穴位 。  首先是大家熟知的 合谷穴 ,合谷穴位在我們手背虎口的地方,也就是第一掌骨跟第二掌骨之間,拇指跟食指併攏,從肉最多地方壓下去,會有酸酸尖銳的感覺。一次按壓3秒,連續按壓3次。  再來是位在頭頂的 百會穴 ,兩個耳朵的頂端往頭頂延伸,在頭頂的中間,有一個豆子大的凹陷處,輕揉時會有脹脹的感覺。每次輕揉6秒,輕揉6次。  最後是掌管情緒的 太衝穴 ,在腳背上第一趾及第二趾縫往上延伸一個拇指寬的距離,按壓時會有酸酸漲漲的感覺,一次按壓9秒,連續按壓9次。

染疫後腦袋ㄎ一ㄤ掉,長新冠腦霧中醫有解 / 崇學院 黃千瑞醫師

隨著周遭親朋好友都確診了,大家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似乎不像起初的擔心害怕,但是卻都會半開玩笑地問:「你還好嗎?有沒有什麼後遺症呢?」許多人反映出現頭昏昏、腦鈍鈍的情況,似乎思考事情不像從前,有時候還會突然忘記原本的計畫,那可能就是出現腦霧症狀了,建議趕緊尋求中醫幫忙。  「腦霧」 ,主要指的是「思考不敏捷、注意力不集中或記憶力的衰退」,甚至與長新冠的心煩、頭痛、睡眠障礙症狀有關。國外研究認為,引起腦霧的原因乃是新冠病直接或間接損害腦神經細胞,同時免疫系統影響神經系統的運作。中醫並沒有「腦霧」的病名,但是我們可以根據個別症狀表徵,歸類為「健忘」、「虛勞」、「眩暈」、「鬱症」等症狀,對應到中醫的臟腑「心、肝、腎」。  我們都聽過心神不寧這個詞。《黃帝內經.素問》:「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藏神」。中醫的「心」,包含現代醫學大腦的範疇。「腎藏精、精生髓、髓聚於腦」,腦為「元神之府」,又名髓海,是主宰人體的生命活動、精神意識及感覺運動。在臟象學說之中,所以腦與腎的關係最為密切。「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中醫的肝臟不只是西醫的消化器官,還是掌控免疫力、情緒,與神經內分泌有關。 所以當得病之後,心氣不足、腎虛不養、或肝氣鬱結,或本身脾虛濕重、痰濕內阻,都可能導致清氣不能上養頭目清竅,以致有腦霧的症狀出現。  中醫講求 辨證論治、望聞問切四診合參 ,除了補益心肝腎之外,還會依照患者狀態去評估,選用歸脾湯、六味地黃丸、益氣聰明丹、天麻鉤藤飲、生脈飲等去調配。  另外,千瑞醫師會建議民眾可以從中醫經絡理論進行保養,例如自行多按壓頭部穴位或請醫師進行頭皮針治療,又或者耳穴貼耳珠都是不錯的選項。  1.百會穴 百會穴是「五臟六腑奇經三陽,百脈之所會」,人體許多的經脈都在此處匯流。「百會」位於頭頂正中央,從兩耳尖到頭頂畫一條線,再從兩眉中央或鼻頭中間往頭頂上方畫一條線,兩條線的交接點就是百會穴。另外,我們也常教民眾拍照模式比一個頭頂大愛心其實就接近百會穴了。百會穴是「諸陽之會」,是人體陽氣最爲充盛的部位,藉由按摩或輕輕敲打百會穴來改善頭部氣血循環,減少腦袋當機的頻率。  2.四神衝穴 穴位位於頭頂正中央,剛好在百會穴的前後左右各一寸處(大約拇指寬),總共有四個位置,我們可以把它視為四個具有「提神醒腦變聰明」的特殊穴位,我們可以利用中指,左右兩穴按壓10秒、之後再換成前後兩穴按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