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激躁症困擾許多現代人,發生率高達20%,占消化科門診人數的30~50%。「大腸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又稱為大腸急躁症、腸躁症、刺激性腸症候群。真正的致病原因與發病機轉,截至目前為止仍未十分確定,一般認為,此症是多種成因下所導致的疾病,通常會受到環境、心理、社會及生理等因素影響。 大腸激躁症在臨床上可依其排便狀況分為便秘型(IBS-C)、腹瀉型(IBS-D)、混合型(IBS-M)及未分類型(IBS-U)。此疾病主要是在沒有任何胃腸道疾病損傷下,出現了慢性、長期性的,通常會持續數年之久的發作腸道蠕動功能的異常症狀,包括腹脹、腹痛、大便不淨感等排便型態改變,可以伴隨腹瀉或是便秘的症狀,這些症狀雖不至於直接影響壽命或造成其他嚴重疾病,但對生活品質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西醫治療大腸激躁症主要是以藥物緩解不適症狀(如腹痛、腹瀉、便秘),及要求改變會造成症狀更惡化的條件因素,進而提升患者整體的生活品質。其治療方向主要是提供心理上的支持,例如認知行為療法、減壓與放鬆療法,與給予相應的飲食建議。不過,美國醫學雜誌(JAMA)於一九九八年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結果顯示中藥對大腸激躁症有顯著效果,而且根據病患體質辨證治療的話效果更佳。 院長診療室 因大腸激躁症的不舒適經常被低估或忽略,患者常會誤以為只是吃壞東西鬧的肚子,只要排便完就可緩解。雖然沒有致命危險,其中仍有四成以上的病患,情況嚴重到不敢出門,日常生活與社交活動大受影響。因此,除了藥物治療外,必須了解疾病本質,恢復情志調適之功能性,而飲食習慣、日常作息也必須加以修正,這樣配合醫師的治療才能取得最佳療效。 腸躁症患者應該 避免咖啡、酒、油膩及刺激或寒涼冰冷食物 ,可以適量的食用蓮子、山藥、茯苓、扁豆、芡實、蘋果等健脾止瀉的食物,四神湯也是不錯的選擇。 便秘型患者 要食用纖維較多的食物,減少脂肪攝取、少吃甜食、糯米、油炸、豆類的食物。 腹瀉型患者 則要減少纖維和蜂蜜、乳糖、果糖等醣類攝取。 ★ 整腸好物─蘋果 蘋果除了香味可以舒緩神經之外,也因為果肉富含鞣質,而能減少腸道分泌過多的消化液,進而使糞便的含水量減少變得更成形。 蘋果如果連帶著果皮一起吃,搭配適量水分攝取及運動,可以緩解便秘。這是因為一顆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