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Acute Fibrositis)〕
「落枕」是中醫學病名,又稱「失枕」,西醫稱作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Acute Fibrositis),是頸部肌肉發炎的代名詞。用「落枕」這樣的病名就很容易理解,就是頭落在枕頭之外,想當然耳,受傷部位一定就是在頸部,病位也一清二楚。
落枕經常在起床時突然發生,起病快、病程短,通常二至三天就會慢慢緩解,就算不治療,一周左右也會痊癒,是一種非常容易反覆發作的疾病。但是如果你經常發生落枕,或是每次發作恢復時間較長,可能要考慮是否有頸椎症候群,應找專科醫生檢查確診,以便及早發現、治療。
好發族群
1.男性多於女性。
2.青壯族群。
3.體質素虛或有風濕疾病。
4.最常發生在春冬二季,夏季若貪涼(吹冷氣、吃冰品)也容易發生。
為什麼會落枕?
落枕主要是頸部肌肉伸展時間過久,包括肩頸側的斜方肌、胸索乳突肌,因為受到壓迫或過度伸展,導致頸部肌肉痙攣,而產生的強直性發炎疼痛。例如夜間睡覺時姿勢不良,或是過於沉睡而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或是枕頭軟硬度不當或高低不平、枕頭過高或過低,頭頸部長時間處於過度偏轉(過伸或過屈)的位置,均可能使得一側頸部肌肉緊張,致使頸椎小關節扭錯,從中醫角度來看,主要是因為傷處肌筋僵硬不和,氣血運行不暢,即所謂「不通則痛」。
此外,落枕也經常發生在感受風寒之後,例如睡眠時頸部受風寒著涼,或是盛夏貪涼,白天跟晚上睡覺時冷氣、電風扇直吹,使頸背部氣血凝滯,筋絡痹阻,以致僵硬疼痛,動作不利。
落枕會出現什麼症狀
一般來說,落枕的發生大多是在早上起床後,突然感到後頸部、上背部疼痛不適,主要症狀表現為疼痛與斜頸,少部分人會伴隨有頭暈、目眩等問題。
1.疼痛:
可能出現頸部一側或二側痠痛,或是兩側俱痛,或是一側重一側輕,頭部轉動時疼痛會加劇,也可能會向背部或肩膀放射。
2.斜頸:
頸部明顯傾向患側,脖子不能靈活轉動,甚至向前低頭或後仰都覺得困難。由於頸部肌肉強直疼痛,頭部轉動時上半身必須同時轉動,以腰部取代頸部動作,因此動作極為不自然。
落枕如何診斷
落枕的患者,我們在檢查他的頸部肌肉時,會有觸痛,淺層肌肉有痙攣、僵硬,摸起來有「條索感」或塊狀。通常患者頭部會被迫要固定在某個位置(歪向患側),頸部歪斜,活動不利,不能自由旋轉或向後看,轉動頭部時,通常要連同身軀一起轉向。
落枕患者有些人頸部的疼痛會向肩背部放射,這時候就必須要跟其他疾病做區辨,如頸椎骨刺、椎間盤突出、頸椎滑脫等,這些疾病經常會造成頸椎神經壓迫,因此會出現肩頸疼痛、手臂痠抽、手指麻木等現象,不過落枕屬於偶發性的肌腱炎,疼痛部位僅限於頸椎肩背處,較少出現神經壓迫的痠麻感。
落枕這樣治療
落枕的治療方式與頸椎症候群差不多,而且落枕屬於單純性肌肉痙攣,起病急,又有自癒的趨向。所以,只要及時採取治療措施,症狀很快可以消除。落枕的治療方法很多,手法理筋、針灸、藥物、熱敷等均有良好的效果。
理筋推拿手法
1.醫者站在患者身後,用一指輕按頸部,找出最痛點,然後用一拇指從該側頸上方開始,直到肩背部為止,依次按摩,對最痛點用力按摩,直到感覺明顯痠脹,反覆按摩二至三遍。
2.以空心拳輕叩按摩過的部位,重複二至三遍(重複上述按摩與輕叩,可迅速使痙攣的頸肌鬆弛而止痛。)
藥物療法
以祛風散寒利濕、舒筋活血藥物為主,常用方劑有羌活勝濕湯、葛根湯、荊防敗毒散等。
針灸療法
1.落枕穴:位於手背側,第二至三掌骨之間,指掌關節後約一釐米處,以拇指的指尖切壓揉按患側手背的落枕穴。
2.懸鐘穴:位於足外踝上三寸,針四至五分,灸三至七壯,亦可按摩此穴,每次十五分鐘。
3.不能前後俯仰者,取大杼、京骨穴、崑崙穴;不能左右回顧者,取肩外俞、後谿、風池穴。
4.耳針:耳針埋穴於頸、枕區,以食指尖按壓上述耳穴五至十分鐘,或以食指端按壓上述耳穴。
居家照護
1.注意睡覺時枕頭高度,選擇適合自己的枕頭,要能夠承托頭頸部,使頸部維持放鬆又平衡的姿勢。
2.避免在乘坐交通工具時睡覺,午睡時也要避免採取趴睡姿勢。
3.注意頸部保暖,尤其夏天長期待在冷氣房,不要讓頸部直接吹冷氣。
4.經常低頭工作、閱讀,或是玩手機的人,要經常抬頭並活動頸部,防止頸肌慢性勞損。
《中醫骨傷科專家教你搞定全身筋骨肌肉【增訂版】》
✎Woman photo created by freepik - www.freepik.com